老子:“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上完课坐在办公室,一位老师走进来疲惫的说:“真累呀。”

近年来,似乎人人都过得很疲惫,疲惫更多是源自竞争。

商场需要竞争才能生存,工作需要竞争才能升职加薪,国家需要竞争才能强盛,即使在动物界也是需要竞争,才能进行优化。

但是,作为教育行业却不能以竞争为手段,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因为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内心的发展,能力的提升,这需要耐心和专注,而不应该是花里胡哨的比拼。

实际上,竞争是人类社会本身就具有的,没有必要去教,而不争,恰恰是人们所欠缺的一种能力,需要去教。

1、不争就是为了更好的争。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语句:

--柔弱胜刚强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争。

正是因为不争,才能给自己积蓄更加强大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去竞争,去生存,教育孩子们不争,才是作为教育人应该做的事情。

2、现实是教育无处不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级到学生,教育上的竞争无处不在,学校累,老师累,家长累,孩子们更累。

地区间的评比,学校间的评比,老师间的评比,学生间的评比等等,这就不得不让所有的人,将神经高度的紧张起来。

我常常跟学生们说:“每节上课,看大家都没有精神,下课后可以去活动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呀。”

学生说:“老师,课间仅有5分钟,上厕所都来不及。”

也有其他学生说:“即使有10分钟的课间,拖堂3分钟,提前3分钟进教室,那有时间。”

有家长说:“孩子数学、物理成绩不好,想假期给孩子找个辅导班补一补,否则,就追不上了。”

有学生说:“我要多加训练,要不然就会被别人超越,也就很难考上理想的大学了。”

在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中,到处充满了竞争的“硝烟”,每一个人心弦都是紧绷,在这样的状态下,如何能够专注于“学”,恐怕很多孩子只是把精力放在了盲目的“习”上了。

高考前200天,有200天冲刺,高考前100天,有100天冲刺,每一次的冲刺都会给本就不平静的心,套上一次枷锁。

3、在过程上“不争”,才能在结果上“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激烈竞争的教育,我们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微弱力量,进行改变,唯有从战略,战术上加以改变。

特别喜欢董宇辉说的一句话:

努力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优秀,而是在于意外和不可控因素来临时,那些平时积淀的涵养和能力,可以成为我们抗衡一切风雨的底气。

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结果,它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焦虑,因为每个人都在努力,结果不会以你的意志而转移,你就会在不断的担心与期许中,进行精神内耗。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一切压力来自--太想要。”

你只有学会了不争,才能将自己的心力放在应对学习,深度思考,提神自我方面。

一个人全身心的投入,才是取得杰出成绩的关键,而这需要你拥有不争的能力。

3、不争是一种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不争,表面上是示弱,实质上是一种智慧。

当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头破血流时,你可以全身而退。

当别人争斗不休,疲惫不堪时,你可以泰然自若,心无挂碍。

它让你超越世俗的纷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当你学会不争,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不能超越你的底线,防止别人利用你的善良。

当你学会不争,面对生活和学习的起伏,能够保持一种平和心态。

教育,我选择教“不争”。

不争是不锋芒毕露,不动心。

不动心太难,这需要强大的内心力量。

教育就应该教孩子学会积蓄这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