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移动办公软件进入“决赛圈”?

作者 | 刘亮

编辑 | 趣解商业

打工人对办公软件可谓“又爱又恨”,而办公软件也“不容易”;国内移动办公软件已经上线了十余年,但是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三位头部选手仍然没有闯过盈利的大关

2024年随着企业微信喊话率先盈利,以及之后的飞书裁员、AI功能的上线,移动办公软件的竞争似乎已经进入了“决赛圈”

01.打工人“苦办公软件久矣”

近日WPS因为“套娃收费”冲上热搜。起因是一个买了WPS超级会员Pro的用户发现,原本包含在会员套餐之内的AI功能居然需要另外收费了。

图源:微博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热搜一出现,各种“苦办公软件久矣”的打工人纷纷都来唠两句。MS党们趁机安利道,还得是微软office不会乱收费,WPS党立刻回击说使用便携度来看WPS非常符合国人的工作习惯。

被“割韭菜”,只是打工人不满办公软件的其中一点而已,仔细了解就会发现,打工人对各种移动办公软件都积怨已久。

钉钉打卡真的是‘被迫迟到’的一把好手。”莎莎(化名)吐槽道,“我们公司的打卡是要连上公司的WiFi才能打卡的,但是即使我人就站在公司大门,钉钉经常识别为外出,一周三次我不是迟到就是外勤,每天被人事揪着问,很烦。”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被钉钉打卡定位不准的问题困扰的不只打工人,还有老板。“我有一次听到我的员工讨论,我们公司的钉钉可以从地铁站的某一站就定位到公司然后打卡,我才知道很多坐地铁十号线的员工平均迟到半个小时。”有网友表示。

钉钉的定位被人吐槽,腾讯会议也常常被诟病。“有一次我做一个采访,全程一个小时,有二十多分钟都在卡顿、断连、重新连接,后来无奈只能选择和被采访企业的对接人打微信语音。”一位媒体人这样吐槽自己使用腾讯会议的经历。

打工人“苦”办公软件,办公软件也“苦”赚不到钱。

就在前不久,“飞书裁员”成为热点话题。“今天注定是血雨腥风的一天。”贝拉(化名),一位在上海的飞书员工在收到裁员通知的当天这样说道。等待一天之后,贝拉没有被谈话,“看起来我是安全了,不过和我关系很好的‘同桌’被约谈了,目前看起来会转到其他组去。外界说是裁掉20%,不过很多人其实是内部转岗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事实上在2024一开年,办公软件开始“绝杀”的信号就有了。

先是钉钉总裁叶军在今年一月的“7.5产品版本发布会”上宣布,截至2023年末,钉钉用户数已经达到7亿,企业组织数达2800万,软件付费企业数达12万,付费DAU(日活跃用户)已超过2800万。紧接着,企业微信副总裁李致峰在合作伙伴内部交流会上透露,企业微信今年有信心在三大家(钉钉、企业微信、飞书)中率先实现盈利。

裁员、盈利,2024年移动办公软件的目标不言而喻——赚钱。

02.两边不讨好?

02.两边不讨好?

移动办公软件也该赚钱了,自钉钉2014年初筹划启动,企业微信、飞书同在2016年推出,行业发展至今都十多年了。

而且,办公软件是真“烧钱”。

据“财经十一人”报道,钉钉在疫情期间,视频功能使用高峰期每个月的技术资源成本就有2.5亿元,腾讯会议的投入体量也不相上下;“雷锋网”报道称飞书在2022年烧掉了100个亿,并且当年的团队规模达到了8000人。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而且这么多年过去,办公软件似乎一直作为大厂业务的“挂件”,全靠内部“输血”。

这种“输血”指的不只是资金的支持,还有流量的扶持。

企业微信的推出就是依附于微信超级强大的用户量,作为同样主打“社交”的企业微信,也接住了这波流量红利。

去年,企业微信又更新了商业化政策,开始按照“人头”收费。每家企业可添加进企微的联系人和进群的总人数(好友数+群人数),在2000以内是免费的,超过2000人则需按需购买外部联系人规模并按服务规模分档计费;这个商业化的策略也贴紧了企业微信的定位和功能。

图片来源:企业微信官网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企业微信官网截图

钉钉则是抱住了阿里云这个大腿,搞出一个“云顶一体化”;不过这个计划没有实行太久,钉钉就和阿里云解绑了。其中原因主要是云业务攻克得更多是客单价高的大客户,钉钉则主要服务的是中小型企业,企业对钉钉和对云的需求也完全不同;两者虽然在整体的企业用户画像上有一定的相似度,实际上的协同效应并不大。

而飞书为了完成200万日活用户的目标,不仅团队扩招,技术自研,还非常“壕”地宣布对中小企业免费开放。

图源:罐头图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罐头图库

然而,持续的“倒贴”也容易出问题,一直在卷性价比的办公软件已经把用户们“惯坏了”。

就像WPS这次的“价格套娃”风波,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开发一个业务总是要赚钱的,不可能一直被“白嫖”;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之前一直“白嫖”,如今忽然开始收费,这谁受得了。

从商业化角度来说,为了争市场份额的低价,和为了盈利的高毛利,二者注定“两难全”。而从产品角度来说,办公软件也有“两难全”,到底是要方便企业还是方便员工。

就拿上述打卡的例子来说,企业希望员工打卡的位置准确,员工则希望别因为打卡需要的几分钟把“卡点上班”的自己搞成“迟到”。

打卡功能需求的细微差别反映的是移动办公软件背后自带矛盾的逻辑——移动办公软件的本质是服务于企业,其天然属性就是流程、监督、考核,这些功能本身就“不讨喜”,而移动办公软件的使用者又多数是企业员工,二者的需求会有一定的冲突。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ToB服务行业人士张佳(化名)表示:“‘B端产品C端体验’逐渐成为趋势,未来办公软件也需要通过增强服务体验来吸引用户使用”。

未来的办公软件一定是需要以员工为中心用户的。” 张佳表示,“现在办公软件更多以流程、审批、打卡、周报日报等汇报功能为主,以后办公软件更多会成为一种便携工具,实际上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便捷性并不是冲突的,只有方便员工的同时利于企业,办公软件才能走得长远。”

03.“卷”向AI

03.“卷”向AI

产品和盈利都面临“两难”的移动办公软件,会在2024年遇到什么转机么?“AI可能会是一个答案。

ChatGPT火爆之后出现的第一个现象级应用场景就是大学生用来写论文,从这件事情就不难看出,AI对于打工人的助益;比如用GPT拆解动辄上万字的报告、长文、英文论文、帮忙构思营销话题等等。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移动办公软件也抓住了这波技术浪潮,开始卷向AI AGENT。

AI AGENT的终极就像是科幻片里能把所有事情都给你安排明白的机器人管家,不过现阶段,大部分的办公软件只是结合了这个概念。比如飞书、钉钉都推出了类似“AI助手”的功能。

钉钉的AI助理之于企业用户可以成为调用所有功能的入口,从之前的 GUI(图形界面交互)模式切换到了 LUI(自然语言交互);对打工人来说,更常见的功能就是创建自己专属的“个人 AI 助理”,记摘要、写资料、做PPT,还能帮你定日程、建待办等等。

飞书的“AI助理”也是类似,可以通过“妙记”录音的内容转换成文字,并摘取重要段落汇总成工作纪要,还有自动生成待办事件和工作提醒等功能;对于企业用户,还可以使用“AI营销助手”来帮助销售人员纪录客户信息、汇总工作进度。

图片来源:飞书官网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飞书官网截图

但是AI技术的结合是否能够加速办公软件赚钱的速度呢?

这其中最关键的还得看其中AI技术是“真实”的结合还是“虚假”的结合。“真实”的AI一定要便捷并且对工作效率有极大提升;而“虚假”的AI功能就是画蛇添足,输出内容准确度极低或者是操作界面复杂,还不如用户自己来。

AI吹的越狠,用户期待越高,想要实现收费就越难;随着同质化产品的增多,用户更加苛刻,粘性也会降低况且从目前移动办公软件的市场情况来看,挖掘新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少;AI功能更像是“弯道超车”,能更好地争夺存量客户,或者增加已有客户的粘度,别让对手抢走。

随着盈利的“号角”吹响,2024年注定是移动办公软件打硬仗的一年,到底谁能率先闯关成功,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