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飞科的一则公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同比下滑了14.52%,净利润下滑了约44%

作为飞科的创始人,持有近九成股份的李丐腾,受到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李丐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从他在财富榜上不断下滑的排名也能看出。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飞科曾占据着国内剃须刀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国产品牌中更是遥遥领先。

但从2019年开始,这种情况便发生了改变,飞科的营收、市占率都明显减少。

去年的三季度财报上,飞科更是创造了上市以来最差的单季度成绩,期间股价跌幅惊人,高达35.61%,等于市值直接蒸发了68亿!

飞科,从1999年创立,到如今已经走过25年,在那些辉煌的时期,它就是无数消费者心中的国产剃须刀“一哥”。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今的情况,李丐腾恐怕也是头疼不已,但走到这一步,不得不说,这的确是消费者给飞科上了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26岁的李丐腾站在一家商场里,盯着一款飞利浦的双转头剃须刀看了很久。

2000多元的定价,让这个农村出身的青年震惊不已,一个剃须刀,竟然能这么贵?

要知道,在当时的温州市场,一个本地剃须刀只卖十几块钱,这样的差价,让李丐腾意识到了商机。

此时的他,已经在一家剃须刀厂子工作了好几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攒下了10万元的积蓄。

于是,他决定创业,打造一个新的品牌,也生产双头剃须刀,定价则在百元区间。

1999年,飞科电器成立,当年便推出了国产的第一款新型双头旋转剃须刀,不过,售卖情况并没有李丐腾想象中那么火爆。

李丐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这样一个新生品牌,并没有什么名气,虽说有着国产品牌的光环,但经销商们还是不想冒险,更愿意售卖松下、飞利浦这些知名牌子的产品。

见状,李丐腾干脆表示:先拿货,卖出去再给钱。

这样一来,的确有不少经销商同意尝试,飞科的第一批产品终于走上了柜台。

很快,这批货便卖光了,飞科剃须刀价格实惠,方便又好用的品牌形象也渐渐树立起来。

不得不说,李丐腾虽说出身贫寒,但却有着出色的营销头脑,在那个年代,他便领悟到了“品牌”和饥饿销售的重要性。

2001年,李丐腾力排众议,砸下百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打广告,一举打响了飞科的名气。

面对无数订单,他也没有被冲昏头脑,反而利用饥饿营销,打造出供不应求的效果,这让各路经销商更是争着抢着下单。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李丐腾带着飞科顺势入驻各大城市的大卖场、超市,还并购了数家同行,“飞科”这个品牌,成了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飞科剃须刀风头无两,压过飞利浦、松下等国际品牌,连续4年蝉联同类产品国内销售量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

2016年,飞科电器成功上市,李丐腾这个白手起家的农村人,成为了身价超200亿的温州首富,被称为国产剃须刀的“领头羊”。

但随着国内剃须刀市场走向饱和,飞科发展的脚步越来越慢,而这时,李丐腾决定进军高端市场。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飞科剃须刀的年销量高达6576万台,占据了45%的市场,业内对此羡慕不已。但第二年,销量便降到了5000多万,这似乎代表着一场业绩危机的到来。

面对这种情况,李丐腾自然要想办法应对,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同行一样降价促销,反而决定转型,进军高端市场。

2021年,飞科推出了第一款200元价位的智能剃须刀,之后,更是冲击300元价位,400元价位,非主营的电吹风,也出现了600元的产品。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改变可以说是根本性的,毕竟飞科最初的定位便是高性价比,几十块钱便能买到品牌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也是中低档。

作为一手打造飞科的创始人,李丐腾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那他为何还要这样冒险呢?

原来,他决定效仿曾经的成功,再打一次营销牌。

“送老公最佳礼物”“送男友礼物首选”,这类言论想来大多数人都不陌生。

铺天盖地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在送男性礼物时,会将剃须刀列在前三名,而飞科便顺势排在了前列。

既然是送礼,价格便不再敏感,某种程度上,高价反而成了卖点,于是,一套套节日礼盒在七夕、情人节、购物节推出,卖的格外火爆。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最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是男士用品,但女性消费者却占据飞科销售量的三分之二,且其中年轻人居多。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李丐腾的确很有想法,飞科这次转型似乎也很是成功,但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人意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飞科的确再次迎来了业绩高峰期,但随着大量产品的调价,关于品牌的争议也多了起来。

首先就是消费者对质量的质疑,价格提升后,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自然会变高,再加上宣传带来的高期望,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便会更难接受,因此,飞科接到的投诉便越来越多。

而且飞科作为一个中低端产品起家的品牌,想要彻底改变消费者的印象本就困难,在中高端市场,和飞利浦等品牌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飞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原本的低端产品,也失去了不少支持者,加上李丐腾推出了子品牌博锐,更是分走了大片“廉价”市场。

再加上飞利浦、博朗、小米等品牌的竞争,剃须刀作为飞科的主营产品营运成本一路走高,利润也就越来越低。

拿2023年来说,飞科上半年的研发费为0.52亿,还不到销售费用的十分之一,即便是小家电行业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这个比例在业内也着实较低。

营销宣传,本该是辅助手段,一旦“轻研发重营销”,早晚要尝到苦头。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飞科的营收虽然在增加,但口碑却大不如前,净利润持续负增长、库存也在不断增加。

曾凭借高性价比、供应链等优势力压各大品牌的飞科,如今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希望这个背负着许多期待的国产品牌,早日解决难题,未来依然可期。

当然,也不要忽略,这背后藏着消费者给予企业的宝贵一课: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否则一旦消费者不愿买单,再多的技巧都是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