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氪,快。

美国时间2024年5月10日,极氪汽车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成为继蔚来、小鹏、理想、路特斯之后又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新能源车企。

从品牌创立到最终上市,极氪只花了三年,而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的IPO之路分别耗费了四年、六年和五年,特斯拉更是花费了七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0日,美国纽约,极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钟前展示汽车/图源:极氪官微

截至5月17日收盘,极氪每股26美元,上市以来累计涨幅约为23.8%。

不过近期,有自称是极氪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表示,极氪员工入职时被授予了一定数量的期权,期权行使价格设定为每股普通股100元人民币。

极氪实际上市后,发行价为每股ADS21美元(约合人民币140元),且每1ADS相当于10普通股,这就意味着,每股普通股的市场价格只有原来承诺估值的0.14倍,即每股普通股14元人民币。

盐财经记者就此事向极氪方求证,极氪媒介负责人表示,纽交所IPO后有25天静默期,因此有关上市相关话题现不方便对外回应。

此次并非极氪首次赴美上市,相较于此前多次超百亿美元的估值,极氪此次上市规模大幅缩水。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本人坦言,极氪发行规模较小,但随即表示,极氪的发行规模是目前几年中概股中最大的。

随着极氪“流血”上市,员工也一并被“套牢”。极氪没能逃离全体新能源车企市值走低的大背景,不过它还有自己的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管是赢家

上市首日,极氪以每股28.26美元的价格收盘,涨幅约28%,总市值达到68.98亿美元。

由于超额认购,极氪汽车扩大了其IPO规模。

首次公开发行以每股21美元的价格,累计发行了2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募资约4.41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其超额配售权,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415万股ADS,募资约5.07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5月17日,极氪总市值/图源:谷歌

极氪上市前,向普通员工与高管实施了股票期权激励。

员工股票期权是公司向员工提供的一种激励机制,允许员工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通常是在未来的某个日期或一段时间内。这个事先确定的价格通常称为行使价格。

员工持有期权后,如果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超过员工的行使价格,员工可以选择行使期权,以行使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并在市场上以市场价格出售股票,从而获得利润。这使得员工有机会分享公司的增长和成功。

盐财经记者向多位极氪内部员工求证上述网传信息,有一名员工表示,实际情况与网上信息基本一致,并透露,公司内部已要求员工就此事签署保密协议。

另有多名员工对此表示,“公司那边会着重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该给的部分肯定会给。”

而极氪招股书显示,朱凌等高管获得普通股相关股权奖励的行权价为0.0002美元/股。按照极氪每份ADS对应10份普通股估算,只要高管能够行权时,极氪ADS的价格在0.002美元/股以上,便能获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氪高管和董事股权激励情况/图源:极氪汽车招股书

极氪的股权激励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后续经历了多轮的股权变动。据招股书数据,极氪在过去三年向特定员工、高管和董事授予了限制性股票单位(RSU)。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授予并未解除的RSU共计93011731股。

根据吉利汽车2021年8月关于股权激励的公告,极氪在上市前的股权激励设置了业绩条件。

针对极氪设置的业绩生效条件,包括个人业绩、公司业绩,外加IPO达成条件,只有在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下,当批次期权才可生效。其中包括,2025年销售考核指标为年销量不低于65万辆,2025市场地位考核指标为全球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行业前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在此时选择赴美上市

在品牌创立仅四个月时,极氪便开始了融资之路。

2021年8月,宁德时代、哔哩哔哩、英特尔资本、鸿商集团等参与Pre-A轮融资,共投资约5亿美元,投后估值约89亿美元。

2022年10月,吉利汽车披露公告,表示希望分拆极氪,并将极氪上市地点选在中国香港,两个月后,极氪选择更改上市地点,决定赴美上市,可随后搁置。

2023年2月,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金融控股、Mobileye创始人Amnon Shashua共拿出7.5亿美元,参与A轮融资,投后极氪估值约13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氪汽车融资历程/图源:天眼查

去年底,极氪向美国提交IPO招股书,并计划获得1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超过130亿美元。这次IPO在一个月之后就宣告暂停,彼时有相关人士对外透露暂停原因在于估值与预期不匹配。

极氪此次上市市值(不足70亿美元)与此前估值有较大差距。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在整个行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容乐观,与上市高点相比,蔚来、小鹏在美股的股价均已跌去超80%;特斯拉股价在今年也下跌了约30%。

即便如此,极氪仍坚持上市,背后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黄立冲对此表示,极氪选择在当前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上市是不得不做的选择,目前整个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杀成一片红海,中国新势力造车企业正在面临淘汰战,“极氪的业绩正在持续亏损,且不断扩大,极氪急需从股市融资补血”。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极氪净亏损分别为45.14亿元、76.55亿元、82.64亿元,三年累积亏损超204亿元。此外,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呈逐年持续上升趋势。2021年至2023年,极氪研发投入分别由31.6亿元上涨至83.69亿元,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近17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氪2021年-2023年利润表/图源:招股书

不过,背靠母公司吉利这颗大树,极氪目前还不必太为现金流担忧。

2023年,极氪的流动负债增幅明显超出了总负债,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应付账款增加,账款关联方则是吉利集团。

吉利集团负责极氪所有车型的生产制造,并根据材料成本加预先商定的加价进行销售。招股书显示,极氪应向吉利支付的款项从2022年的78.5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63.38亿元,其中购车金额超七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氪应付关联方款项/图源:招股书

招股书数据显示,极氪在2022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2023年尽管运营亏损增加,但经营性现金流转为正。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营业收入增加、成本控制、支付时间差异、资本支出减少以及融资活动等。其中,支付时间差异在招股书披露数据中得到了验证。

因此,尽管极氪当前面临亏损,但母公司吉利通过购车款的结算周期,可以调节极氪的现金流,从而保证其现金流的稳定性。这或许也可以用来解释,相较于其他美股上市新能源车企,极氪为何此次发行的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极小。

据媒体报道,富途显示,极氪流通股仅占总股本的8.5%,而相较之下,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在美股的流通股占比均在50%以上,分别高达87%、66%、64%、55%。

据招股书显示,董事和执行管理人员方面,李书福在发行前持有80.4%的股权,发行后拥有74.6%股权;安聪慧持有的股权由3%降为2.8%,其余人员手握股权均不足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股东/图源:极氪汽车招股书

在上市后的沟通环节,安聪慧对媒体表示,极氪IPO是战略性考虑,选择美国是因为“全球资本都聚集在这里”,选择此刻是因为“战略性已经决定了极氪是一种长期主义,不是光依据IPO的估值和价格”。

“通过战略性的实施,IPO也进一步能够提升极氪全球的治理以及更加透明的管理,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安聪慧补充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靠吉利,极氪很“卷”

极氪是吉利旗下第九家上市公司。与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钱江摩托、极星、亿咖通、汉马科技、力帆科技和路特斯一同构成了吉利的强大业务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吉利官网

自品牌成立之初,极氪便在吉利的全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在资金上,吉利通过提供贷款不断对极氪进行输血。招股书资料显示,2022年4月15日,极氪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十年的贷款协议,贷款总额高达97亿元人民币。同年11月30日,宁波威睿也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签约了一份十年期贷款,金额为16亿元人民币。

在关键业务支持上,极氪引以为傲的SEA浩瀚架构,是吉利耗时五年斥资百亿的成果;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吉利收购沃尔沃于2013年成立的联合研发中心(CEVT)共同完成了几乎整个集团的技术研发工作,当前,该CEVT已划归至极氪旗下。

此外,极氪的车型调校则交由吉利收购的路特斯负责,其中首款车型001的调校和标定工作长达数月,销售网络方面,极氪选择了构建全新网络,而售后服务则依托于现有的领克服务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氪001

2021年春节后传出消息称,吉利计划独立创建新品牌。紧随其后,极氪于同年3月成立,并在4月发布了品牌和首款产品。同年10月,公司开始进行交付,一季度交付量迅速突破6000辆。到了2022年,全年交付量更是达到了71941辆。

得益于轻资产的运营,极氪的营收和毛利率表现亮眼。

极氪的营收从2021年65.28亿元上涨至2023年的516.7亿元。更是在2023年实现了15%的毛利率,超过蔚来和小鹏,逼近特斯拉18.2%的毛利率水平。

汽车销售收入也并非极氪的唯一收入来源,电池及零部件销售以及研发等其他服务也为极氪贡献了相当一部分营收,2021年,极氪非汽车销售收入占比72.4%;2023年,非汽车销售收入占比34.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2023年,极氪营收来源/图源:招股书

其中,宁波威睿贡献了“电池及其他零部件”的销售收入,CEVT承担了“研发服务及其他服务”的营收。

尽管极氪在多元化营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行业未来仍然存在着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1.9万辆,同比增长11.1%,环比下降了8.3%;而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为33.1万辆,同比增长95.7%,环比增长了4.42%。

纯电动汽车销量虽远多于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但前者已增长放缓,后者表现强劲。对于极氪这种专注于打造高端纯电动品牌的企业而言,势必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极氪正加速向市场投放新车型。目前,该公司共有四款车型在销售,包括极氪001、极氪X、极氪009和极氪007。据安聪慧介绍,极氪计划在2024年推出另外三款新车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曼谷车展,极氪展台展出的极氪X

从去年8月至今,极氪001的售价已降3万~5万,同时先后推出了起售价在20万元的极氪007、极氪X。不过下沉策略效果有限,截至目前,极氪001的地位尚未有其他车型可以替代。

极氪同时也在积极布局海外业务。据《财经》报道,2023年,极氪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达56.97亿元,占总营收的11.03%。截至2024年4月底,极氪已在全球建成380家门店,其中海外门店占比近四分之一。

安聪慧透露,今年极氪将向海外市场销售3万台汽车。并表示,首先在欧洲荷兰和瑞典开始销售,同时还计划新增6个欧洲国家。预计到年底还将有50多个新兴市场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1月,欧洲首家极氪中心店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业/图源:极氪官微

2024年,极氪立下了23万辆的销售目标,较其2023年销量近乎翻倍,而到2025年,销售目标则上调至65万。当销量增长压力传导到销售端,则直接表现为“卷”。

多名极氪销售岗员工告诉盐财经记者,这种“卷”表现在最低本科的岗位准入门槛;20%的入职淘汰率;不定期不定时的随机考核;每天线上课程培训;绩效考核推行末位淘汰制;几乎全年无休等等。

这也导致了销售岗人员的高流动性。一位员工表示,整个新能源车企行业几乎都是如此,“(极氪)品牌年轻,行业竞争激烈,它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打响知名度,稍微慢点就会被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