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支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的队伍,它们分别是浙南的红十三军和红一方面军的第十三军。

浙南红十三军是一支鲜为人知的红军部队,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是浙江境内唯一的一支红军正规部队,其前身为浙南红军游击队。

红十三军所在的浙南地区永嘉县山清水秀,这里的人民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红十三军组建之前,包括永嘉县在内的浙南地区已经出现了革命的火种。

当时,中共中央为了在浙南地区组建工农武装,先后派出了郑馨、王国桢和张培农等优秀党员到浙南地区组建工农武装,他们在浙江温州和台州等地创建农民游击队,并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浙江的反动统治。

1929年11月13日,永嘉县西内(今楠溪江小源地区)、钟山(今西溪、菇溪流域等地)地区爆发84村农民大暴动,4000多农民参加暴动。中共永嘉中心县委根据西楠溪农民暴动的形势,派中心县委委员雷高升、李振声前往加强领导,决定组建红军。11月19日,浙南红军游击队在永嘉西内区溪下村成立,共计4个中队36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起云涌的浙南农民武装斗争,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视。1930年1月,中共中央派金贯真巡视温州、台州。3月初,中央军委也派胡公冕来浙南负责军事指挥。3月9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胡公冕任总指挥。不久,中央军委又派陈文杰来浙南加强对红军的领导。

1930年5月9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根据中央指示,在永嘉枫林宣布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设在永嘉县五涑鸟村。

红十三军是中央军委列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下辖3个团,鼎盛时期人数达6000余,足迹遍及温、台、处、婺所属20余个县,浴血奋斗四年多(余部坚持斗争长达十年之久),大小战斗100余次,沉重地打击了当地国民党和封建豪绅势力,播下了革命种子,为中央苏区的东部缓解了巨大的压力,也为后来红军挺进师创建浙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在红十三军斗争的年代里,浙南1700多名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十三军营以上指战员大部殉难,首任三位军首长里只有一人幸存,两人壮烈牺牲,后期政委也英勇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公冕

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

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

胡公冕是浙江永嘉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永嘉籍的第一位中共党员。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陈其美率领模范团攻打上海时,胡公冕就是其手下的排长。加入共产党后,他还留学过苏联,并长期以教书先生的身份在杭州师范学校从事革命活动,影响了一批革命志士。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建黄埔军校,胡公冕受到邵力子等人的推荐,离浙赴粤,参与黄埔军校创建,任卫兵长。1925年起,任军校教导团里的营领导,亲自率部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作战。

1926 年7月改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大队大队长,率队参加北伐战争沿途宣传工作。10 月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11月改任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转移到武汉,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七团团长,继续参加北伐进军河南。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一度隐居于上海。

1929 年10 月被中共中央派回浙江永嘉楠溪,秘密组织农民武装斗争。

红十三军建立后,同政治委员金贯真率全军开展攻势,先后攻占平阳、缙云等县城,建立浙南游击根据地,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

1931年12月,胡公冕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1932年4月,在上海被捕入狱,从此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

胡公冕被捕后,国民党碍于其身份,并不敢将其杀害,直到1936年,他才在时任国民党陕西省主席邵力子的帮助下,获释出狱。

出狱后,胡公冕任国民党政府甘肃省平凉专署专员,致力于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抗日。抗日战争前期任甘肃省临洮专署专员 后到西安闲居, 曾赴延安访问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居住,同中共地下党组织保持联络,积极从事秘密兵运工作,策动国民党军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公冕担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1979年6月,因病在京病逝,享年9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贯真

红十三军政委金贯真

红十三军政委金贯真

金贯真也是浙江永嘉人,1919年2月考入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读书。

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浙江学潮和青运的领军人物,在浙江师范读书期间,他组织过进步组织溪山学友会,并成为浙南最早的党组织温州独立支部的主要成员。

大革命失败后,金贯真受党派遣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8月回国,参加了中共中央在上海举办的特别训练班学习。

1930年1月,金贯真受命到达浙南。他不怕艰险,忘我工作,北上仙居、黄岩,南巡瑞安、平阳,充分利用年关和新春的农闲时机,深入温州、台州各地进行巡视考察,调查研究温州、台州等城乡的社会情况,对温、台各地党的工作和农民武装斗争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1930年春节前夕,同志们劝他:“你离家五年多了,四处奔波,这次从苏联归来,该到家过一个团聚的年节了”。他说:“敌人花天酒地过年,正是我们工作的好时机。”

后来他妻子郑玉钗正月初二赶到温州,俩人各自诉说了别后情况,就在当天深夜,金贯真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对妻子说:“我有事要去。等温州解放了,那时接你来!明天你先回家吧!”

说着,披衣起身,开门外出,迎着寒风,踏雪而去,又投入了紧张的革命斗争。谁曾料到,这次以胜利相见为约的分手,竟成了这一对年轻夫妇的永别。

红十三军组建后,金贯真对部队进行了整训,经过他的引导,红十三军在短时间内便愈发壮大,成为了我军在浙南地区的核心力量。

1930年5月,金贯真从平阳布置任务后回温州,在温州虞师里联络点被特务包围,负伤被捕,当夜惨遭杀害,年仅28岁。

金贯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浙南杰出的革命战士,为创建红十三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文杰

红十三军政治部主任陈文杰

红十三军政治部主任陈文杰

陈文杰是浙江宁波人,早年在工厂当雇工,参加过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宁波地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宁波总工会手工业工会主席,从事工人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陈文杰到武汉随贺龙部参加南昌起义。后回到宁波,任中共宁波市委书记,继续领导工人运动。

1927年11月,陈文杰为掩护其他同志安全撤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29年被保释出狱后到上海,根据党的指示去浙南工作。同年10月来到浙南地区永嘉县组织农民赤卫队,开展游击斗争。

陈文杰担任红十三军政治部主任期间,军队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大力开展政治教育,鼓舞部队士气;严明军纪,严格执行党的政策;部队每到一处,陈文杰都亲自做群众工作,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部队日益壮大。在金贯真牺牲、胡公冕去上海向中央汇报的情况下,陈文杰军政一肩挑,率部转战温州地区,指挥攻打缙云、瓯渠等战斗。

陈文杰身为红十三军的领导人,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部队开饭时,他总是替哨兵站岗,让哨兵吃完饭自己再吃;行军途中,他经常把草鞋送给战士,自己赤着脚,在发烫的山路上行走,脚板都烫起了泡,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赤脚大仙”;宿营时,他总要去巡视几遍;部队开拔,他亲自去检查群众纪律。

陈文杰由于过度操劳而病倒,1930年9月养病时,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敌人对他软硬兼施,耍尽一切手段,施以各种酷刑。陈文杰视死如归,坚强不屈,没有半句口供。21日于温州市郊松台山英勇就义,年仅27岁。

浙南红军首任军首长里,除胡公冕一人活到解放外,其他二人皆在红军时期被捕牺牲,年仅二十七八岁。

金贯真、陈文杰的牺牲使红十三军的军部名存实亡,中共中央先后派严朴、潘心元、李超时到浙南,力图全面恢复红十三军,但都没有成功。1930年12月,红十三军后期政委潘心元因叛徒出卖,在浙江玉环县被捕,英勇不屈,壮烈牺牲,也年仅27岁。

红十三军的斗争历程异常曲折,红十三军的领导人命运坎坷,令人惋惜。但这支英雄的军队并没有因此而垮掉,1932年“岩头东宗事件”后,红十三军进入各余部艰苦坚持斗争时期。1935年10月,粟裕、刘英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闽浙边,红十三军余部加入红军挺进师,参加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并在三年后成为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