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吉地上行,福气自来。”

世有洞天福地,得之造化者,不仅能造福自身,更能惠及身边人。

《西游记》中,花果山作为洞天福地,孕育出了灵猴孙悟空。

孙悟空不仅本身强悍,此后更是拜师学艺,给了花果山所有的猴子一场“长生不死”的福气。

有福之人,在有福之地走动,就如烈火烹油,福气旺盛。

尤其对于65岁的老人而言,多去以下4个地方走动,能凝聚更多福气,惠及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多去父母兄弟面前,血浓于水

什么样的人能够有福气?

《淮南子》中写道,“孝于父母,弟于兄嫂。”

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友爱,方能平衡家庭中的关系。

苏东坡先生,虽有文豪之名,政途却并不顺利,几次三番被贬谪到外地。

若非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常有书信往来,关系匪浅,能够得到照拂,恐怕早就折损在偏远的贬谪之地。

俗话说,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父母兄弟,是无法割舍的血缘,亦是一辈子的后盾。

多去父母兄弟面前走动,为的不是炫耀或卖惨,而是告诉自己有一个地方永远能为自己托底,能让自己安心。

2.多去接触山川草木,增添情趣

国学大家林语堂先生认为,“享受大自然,是一种艺术。”

亲近自然,享受自然,能抚慰一个人多年来的失衡与怨气,让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B站旅行UP主苏敏,结婚三十多年来,被丈夫嫌弃,生活一地鸡毛。

56岁那年,她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选择离开家庭,去大自然中汲取力量。

不论是巍峨雪山上散发出的第一缕阳光,还是荒芜戈壁上的猎猎疾风。

见证过自然界的神奇与美景,走过的每一块土地,遇见的每一份自然,都内化为苏敏坚韧的内心。

当她回归家庭,不再为丈夫的责骂痛苦,反而能以更好的姿态面对生活。

山川草木,是大自然的馈赠。

多去接触山川草木,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享受慢节奏自然的快乐,更能为生活增添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多去书馆书斋,接受文化熏陶

人老了,最担心的不是疾病,不是生死,而是精神空虚。

每天早上起来不知道该干什么,生活没有盼头,就没有任何生机。

而最好的生机,就是多去书馆书斋,与书籍作者们建立沟通和交流。

正如史美尔斯所说,“书籍是老年人的益友。”

杨绛晚年,宁可待在家里看书,也不愿意出去社交。

看书,能让她收获宁静,安安稳稳地度过每一天。

否则每天望着空空荡荡的房间,无处不在的孤独感早晚会将她淹没。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你需要时,它就在身边,当你厌烦时,它主动退开。

有书籍陪伴,老人不会孤独;受文化熏陶,老人更加理性,于家庭而言更如收获一宝。

4.多去祖宅发源之地,落叶生根

流浪作家三毛在旅居回国时曾有这样的感慨,

“半生的乡愁,一旦回归这片土地,感触不能自已。”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不论在外漂泊多久,总要回到祖籍发源之地。

唯有回到这里,人才能找回最纯真的自我。

杨振宁院士青年时期出国留学,攻读物理学。

期间,却因为两国政策原因迟迟不能回国,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祖国。

一有机会就回来讲学,将最尖端的物理学知识带回国内。

直到49岁这年,政策有所宽松,杨振宁院士才真正回到了祖国,拥抱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每一片离开枝干的树叶,都会回到大树根部。

多去祖籍发源之地转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凡四训》有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真正有福气的人都明白,有些地方多去,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运气:

有血缘关系的地方有温情,有自然美景的地方够放松,有文化熏陶的地方不寂寞,有祖籍祖宅的地方正本心。

愿你我都能找到福地,多攒福气,成就更好的家庭。

作者简介:云中。写过多篇10万+文章,想用文字探索世界。

平台简介:

顾一宸,青年作家,专注于情感治愈和励志分享,写暖床故事,泼酸辣鸡汤。

著有《如果觉得委屈就成为你想要的光》《我与你的惊喜是刚刚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没有回报,拼过才是人生》《写作变现:新媒体爆款高效进阶》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