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对华脱钩遏制下,”中国制造“是转链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还是向从人力和土地成本较低的中西部转移?

5月12日消息,欧洲最大快递物流商德国DHL预计,东南亚则受益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供应链业务从中国流出的流入。这些趋势始于特朗普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后,甚至中国企业也将供应链移出中国以管理商业风险。

不过,掌链《供应链集群》专栏分析,向中西部地区转链也是一大趋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很多工业品的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最终产成品还是要在中国销售。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全球顶级科技创新集群排名,武汉2023年位列全球第13位,排名连续6年上升,同时在中国上榜集群中排名第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花湖机场)

2023年,武汉地区GDP达200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5.7%,跨越2万亿元,是城市能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1.45万家。武汉市3个开发区、6个主城区、3个新城区共计12个区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青山区和硚口区两个老工业基地成为新晋者。

5月1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同意“鄂州花湖机场”更名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是全国首个获批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这意味着武汉航空货运量或将超越郑州成为中部地区最大货运枢纽?

武汉的发展离不开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以及产业集群与物流集群融合的供应链集群。武汉通过供应链招商获得快速发展的秘籍是什么?

一、武汉的产业链、供应链集群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全球顶级科技创新集群排名,武汉排名连续6年上升,2023年位列全球第13位,同时在中国上榜集群中排名第5,这一连续上升趋势离不开武汉支柱产业集群。

目前,武汉已经形成了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武汉光谷在光电子信息产业有多强?数据显示,光谷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其光纤光缆占全国市场66%,国际市场25%,销量世界第一。光谷已经形成了一个创新生态,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聚集,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光谷签约落地6个百亿项目,产业项目到位资金646亿元,外商直接投资6.8亿美元。其中,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额超2300亿元,按全年250个工作日计,平均每个工作日签约9亿元项目。

2023年,《武汉新城规划》《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在省级层面相继发布,国家战略、省市部署叠加光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武汉是传统的汽车工业强市,武汉经开区因车而建、因车而兴,被誉为“中国车谷”。目前,武汉经开区已经集聚9家整车生产企业、13家整车工厂,形成了“传统零部件+三电+软件+芯片”的完整布局,涵盖动力系统、车身系统、底盘行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中国新闻网)

2023年9月,武汉经开区首次召开汽车零部件专题招商大会,会上中国电子云可信智算中心项目、智新科技自主动力总成项目等8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涵盖动力总成、高压连接器、汽车供应链、检验检测等领域。

武汉路特斯汽车、岚图汽车、猛士汽车等3家主机厂与6家零部件企业达成合作。此外,3家供应链平台与6家零部件企业签约。

(三)大健康产业产业集群。2023年4月,27个大健康产业重点合作项目在2023年世界健康博览会(武汉)中集中签约,主要涉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养生养老、中医中药等领域,总金额526.75亿元。过去四年,健博会共吸引来自36个国家、105万参展人员,签约项目167个,投资规模超过35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武汉生物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超600家,规模企业约200家,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

二、航空货运势头仍被郑州压制?

2023年全年,郑州新郑机场货邮吞吐量达607806吨,而武汉天河机场货邮吞吐量刚达到206446吨,仅为郑州新郑机场全年货邮吞吐量的1/3。2023年武汉都市圈的花湖机场货运量达到了245281.9吨。

这是因为郑州新郑机场在一开始就选择了“货运优先”的发展路线。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2014年6月,首条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开通,打通了国际贸易。2023年又新增了郑州—首尔、德里等9条全货机航线。至此,郑州新郑机场规模位居全国第6位,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郑州航空港区产业高端化、创新性不足,且过分依赖以富士康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这让机场未来十年能否更上层楼,蒙上了一丝阴影。

武汉不临边、不靠海,要开放、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必须依靠航空。武汉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世界级航天产业基地),以及武汉都市圈初步形成武汉天河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的客货双机场格局,为武汉航空货运发展带来机遇。

然而武汉航空货运发展还有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一是天河、花湖机场还未形成港产联动局面,临空经济区临空偏好型龙头企业或头部企业的带动不足,花湖机场所在的鄂州市在2023年才从五线城市升为四线城市。

二是天河花湖航空双枢纽还未完全发挥空铁联运优势,尤其是武汉高铁枢纽的联运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武汉市供应链集群平台建设

2023年8月,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在省委专题会议上表示,以搭建供应链平台为基础、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是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社)

一是要通过搭建供应链平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促进供需集聚、对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开放政府的资源和服务,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发挥国企和民企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要更好发挥湖北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搭建物流“地网”、数字化“天网”、供应链“金网”、服务贸易“商网”,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联通,加快推动湖北由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2022年,湖北省就开始布局供应链信息平台,先后搭建了国控、楚象、华纺链、长江汽车链和供销系统供应链等平台,这对于湖北省立足供应链、重构价值链、提升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才流向说明供应链转移方向

2024年一季度人才流动大数据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企业招聘需求环比上涨51.73%,求职投递简历量环比上涨21.33%。

中部第一城武汉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一季度,招聘活跃需求前10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成都、广州、杭州、深圳、武汉、郑州、上海、济南、佛山。简历投递量前10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成都、深圳、重庆、上海、广州、杭州、武汉、长沙、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流向,或说明供应链的转向。武汉人才增幅超越郑州,或给长期保持中部第一城的郑州传达了一些信号。

掌链专栏:供应链集群
本栏目为掌链重点推进的首个供应链集群发展的研究专栏,基于各类产业集群及产业带、物流枢纽/货运枢纽等,研究产业集群与物流枢纽融合发展,专注推进区域供应链集群发展和供应链招商,欢迎联系交流与合作。

编写: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