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这一路的成长,遇到的事情要比父母想象的多,如果不用心去感受和学习,一旦错过最佳保护期,未来就很难指望他积极成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试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家常饭,但面对重大的考试,难免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当孩子参加重大考试,或者考试失利时,你是否会像我一样,说一句:“考不好,没关系。”,来给孩子安慰呢?

在一次跟孩子聊天时,他说:“你这样的话更像是嘲讽、否定和敷衍。”

的确,有时还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

1、瞎鼓励不如不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孩子敏感,脆弱,父母常用一句:“考不好,没关系。”来打消孩子的紧张和恐慌,试图用无所谓的态度给予鼓励。

只是,当孩子听到这句话时,会怎么想呢?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叫“白熊效应”的实验。

要求每一个参与者不要试图去想一头白熊,可无一例外,每个人头脑中,都出现了一个白熊的形象。

也就是你越强调什么,就会越在意什么。

你越要求孩子不要在意成绩,他反而会更加在意。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负强化作用”,越把“不要紧”“没关系”挂在嘴上,越会让孩子没有自信,甚至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对抗。

不恰当的语言鼓励,很可能会事与愿违

2、孩子听到的与我们说的可能不一样

为给孩子减少压力,家长会不断的提醒孩子:“没关系,放平心态。”,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焦虑。

他听到后可能会想:“我已经很努力了,刷了很多题,背了许多书,凭什么就没关系了呢?难道是父母不看好我,对我没信心了吗?”。

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关心我,也不在意我有多难过。”

越是自我要求高的孩子,越容易曲解父母的话,越听不得这些无关痛痒的安慰。

不管你说得多么委婉,孩子可能听到的是你对他的否定,从而使他滋生出更加强烈的挫败感。

3、真正的理解和尊重,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分享了自己儿子的故事:

高考前夕,儿子一度很烦躁,看不进去书,为了逼迫自己学习,将自己的双腿绑在桌子上。

妈妈看到后,问他怎么回事,并劝他不要做傻事,学会解压,宣泄情绪,做该做的事情。

18年来,她一直照顾着孩子的情绪,逗他笑,让他发泄情绪,为的是让儿子好好减压,从来不说“考不好,没关系”这样的丧气话。

因为她更在意孩子的内心感受,所以孩子最后的状态越来越好。

想要把孩子从挫败感中拉出来,就要关注孩子的内在感受,满足他的需求,激发他的内驱力

真正好的教育,永远都是正向激励的力量。父母切实的关注和体贴,才能让他愿意克服困难,积极主动的探寻成长之路。

4、遇到困难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恰恰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父母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孩子将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如果孩子不习惯表达,父母可以现身说法,让孩子意识到:失败并不可耻。

当孩子听进去,愿意表达时,他也就有了情绪的宣泄口。

模糊化孩子的失败事件。

不要一直去提孩子的失败事件,可以将它与一般的事件混淆起来,比如:人人都会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次失败而已。

让孩子将自己的失败简单地视为一次挫败而已。

侧重原因分析,肯定孩子的成长。

将孩子从感性拉回理性,最需要的是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怎么解决。

父母要保持客观的,成熟的心态,陪孩子分析原因,并不忘夸一句:你看问题的眼光不一样了。

孩子更喜欢“教练式的父母”,关键时候,给自己提供锦囊妙计。

孩子这一路的成长,遇到的事情要比父母想象的多,如果不用心去感受和学习,一旦错过最佳保护期,未来就很难指望他积极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