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FEDQRR05538DP3.htm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当前有很多悲观的论点。

唯有林毅夫独立寒秋,他的逻辑很简单:由于我们与美国有巨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必然有很大后发优势;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后来者居上;也可以说,正因为我们是后来者,我们是站在美国的肩上求发展,所以一定会超越美国,这些说法很不经济学,没有这种规律。经济的成败永远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要看你在餐桌上,还是在菜单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学总归要用数据来说话。

于是,林教授又做了一个预言: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到2049年我国人均GDP可达到美国的50%。如果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就是像德国、像法国、像瑞士、像瑞典,像日本那样的应该可以算得上是先进的发达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大概是我所见过,林教授最保守的预测了。

听上去不太给力,全球都在唱衰美国,怎么我们还要折腾25年才能达到美国的人均GDP的一半?

这么个节奏,什么时候才能体现出先进制度的优越性,实现重建大明王朝的复兴?有意无意,林教授也做了种解释,他谈到了经济发展的本质。发展的本质表面上看起来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它的基础却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是说,中国居民收入高不高,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目的是生产能力;这肯定是谬论,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发展生产能力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否则就成了秦皇汉武,转向衰败很容易,那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在这种意义上,林教授谈的不是经济学,是解释性的政治经济学。

既然居民收入不是目的,林先生就完成了他的逻辑圆满,那么,25年达到美国人均收入的一半,是在积聚所谓的站在巨人肩上的后发力量,那么,中国的未来很光明。

如果林毅夫的后发优势真的是规律,印度将来一定会把中国甩出一条街,因为我们是站在美国的肩上,以印度现在的水平,只配站在我们的肩上,它将展示出更加魔幻的后发优势;真别说,要说证券市场,印度真的是把我们甩出了一条街也不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德国、日本、韩国;这三个国家分别在1946年、1956年、1985年,与美国的差距都相当于中国2019时的差距,人均GDP为美国的22%左右,这些国家现在都进入了真正的发达国家行列;问题是这三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体制机制、价值观与中国完全没有可比性。中国经济现行的体制与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样本,说到底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打左灯向右转,民营就活跃;打右灯向左转,民营就沉没。

中国真的不需要太多的预测,什么时候经济总量超美,什么时候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什么时候进高收入国家,什么时候复兴了大明王朝经济三分天下的盛世,又是什么时候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了美国的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当下的三大问题:

第一,如何避免一个收缩性的经济大周期;那样,老百姓要准备地过简约的生活,2049年注定实现不了人均收入达到美国一半的目标;甚至可能拉开更大的距离;

每二,如何坚持已经确定的大政方针,以市场为主导调配资源,不再摇摆;资源错配的问题不解决,长期以低效为代价壮大国企的方式,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还有多少时间摇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如何真实地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这不完全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它首先是经济中积累与收入的平衡法则,否则,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就会出现经济的滞胀;它也不完全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也是最大的社会问题;它决定了民族的信心与信念,否则,一切都是空洞的。居民收入的提高,不求超美,只须达到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分配关系上同等的比例,人均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从40%达到60%,社会保障占比从3%达到30%,财政支出直接用于民生的占比从53%达到80%。

以上三条,定义未来:

未来的一切将很光明,未来将更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