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感染根腐病后,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零星萎蔫,严重者死棵。该病发生初期症状较轻,隐蔽性强,且随水传播,一旦防治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大面积死棵,经济损失较大。

认准症状早发现

根腐病可由腐霉、镰刀菌、疫霉等多种病原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同时,可从根茎部或根部伤口侵入,并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和蔓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积水、连作及棚内滴水漏水、植株根部受伤的田块发病严重。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为害后,伤口多,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一般来说,根腐病分为腐皮镰孢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前者发病时,植株茎基部在土表上下2厘米-3厘米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根系的须根和次生根出现水渍状淡褐色腐烂,不长新根,随后发展到主根和根茎处,出现淡褐色表皮,纵剖根茎维管束为浅褐色至褐色病变,表皮腐烂后容易脱落。后者发病初于茎基部或根部产生褐斑,病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致地上部逐渐枯萎;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株枯萎而死。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根部表皮不易脱落。

根腐病发生初期,根系功能受损,吸收营养受阻,植株长势变弱,生长点新叶会因营养不足而发黄,晴好天气的中午高温时段,会有轻度萎蔫的状况。因此,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菜农不容易发现,针对这一特性,菜农应在中午时段勤进棚,重点查看植株长势偏弱的区域,如前脸处。这样能及时发现根腐病,提早防治效果更好。

治病、养根同步进行

防病、养根同步。蔬菜感染根腐病后,根系整体功能下降,吸收营养的能力不足,植株自然会表现出营养不良的状况。因此,菜农用药治疗根腐病的同时还应兼顾根系的促养工作,如在药剂配方中添加促生根、养根的成分,或者选择组合药剂。同时,菜农还应配合叶面喷施的办法补充植株营养,如功能型+营养型叶面肥组合使用,以弥补根系功能的不足。

加强土壤养护是根本。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即土壤中有害菌基数高,占据绝对优势。因此,菜农还应注重日常管理中的土壤改良工作,首先是补充有益菌数量,削弱有害菌势力;其次是均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物理形状;再是合理浇水,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即影响有益菌繁殖生长又影响根系对营养的吸收。

用药注意事项

提前预防很关键。把握好幼苗定植前、缓苗后、开花结果期前、盛果期前这几个关键节点,通过药剂蘸盘、灌根或随水冲施的办法,均能起到良好地预防根腐病的作用。

注意用药方式。预防时,随水冲施或灌根均可;治疗时,药剂灌根效果更好,更利于药液集中在根系周围。灌根时,注意药液应从植株茎基部顺流而下进入土壤中,每株药量约150克—250克(根据植株大小确定用量)。灌根前后不宜浇水,以免稀释药剂影响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丨王凯旋

校版丨马东亮

审核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