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传统工位,来到青山绿水、广阔乡间,或远程工作,或寻找新的创业机会,这样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兴起。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群体被称作“数字游民”,意为只需电脑和网络即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的人。

在资阳临空经济区仁里村,就有这样一个社区——“DNβ·云起山丘”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社区正式启动营业已近一个月,“新村民”给仁里村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创业青年有了“栖息地”

早上9点,仁里村山顶观景台的咖啡馆开始忙碌起来。这家咖啡馆的老板是来自韩国的秋浩真,他是这个社区的第一批“新村民”。

秋浩真在中国生活了10余年,曾创立2个知名的咖啡品牌。如今,他与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运营方签下10年合同,选择在这里开启新一轮咖啡品牌的创业之旅。

在仁里村,类似秋浩真这样的“新村民”有很多。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英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从事的职业也五花八门——自媒体博主、程序员、设计师、自由撰稿人等。

为给这些“新村民”提供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旅居式创新场所,当地政府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数字游民社区,设置共享公寓、共享办公区、共享食堂、创新中心等功能模块。

如今的仁里村,闲置厂房成为创业空间,乡村咖啡馆、精酿酒馆、窑烤面包店等配套产业随处可见。

“对这个区域,我们还有更大的愿望。”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将进行更精细的规划,布局“画家村”“程序员村”“自媒体从业者村”等模块,同时在周边建设更多数字游民社区,形成联动效应,“希望在这里打造年轻人的创业‘栖息地’,让‘新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

乡村振兴有了新活力

虽然搞不懂什么是“数字游民”,但仁里村村民张山明对这些年轻人十分欢迎。在他看来,这些年轻人的到来,不仅给村里带来了更多热闹,还让村里的草莓、枇杷、葡萄和柑橘等水果也有了新销路。

数字游民社区与当地乡村的链接不止于此。来自重庆的柯雨曾在美国学习艺术实践专业,回国后受邀成为DNβ项目的参建人员,她认为,社区对仁里村的改变,不是浅尝辄止地增添新景点,而是为当地发展注入持久的新活力。

因为这个项目的存在,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参观。在项目带动下,仁里村铺了柏油马路,实现了5G网络覆盖,落地了快递点,公共基础设施越来越好。“老村民”也得到了新的工作机会,除了咖啡馆、共享食堂等地的日常用工需求外,社区整体的安全保障、环境卫生等也需要不少人手。

眼下,资阳还在继续探索如何把“数字游民”变为“数字乡民”,激活资阳整座城市的创业活力。在距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不远处,依托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等建设的“天府艺谷”雏形已现,以资阳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代表的“临空智谷”也在积极打造……

“这些都将为数字游民提供创业土壤。”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资阳将成为数字游民的中转站,为数字游民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 高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