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人性者,通金钱:高手做生意不靠差价,而是利用3点人性

人性的弱点,就是金钱的来源。

看透人性,猜透人心,是搞钱最好的秘诀。

但绝大部分人都看不透人性,或者不懂如何利用人性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

高手做生意,从不靠差价,而是利用下面这3点人性,以及4大诀窍来搞钱。

都是干货,建议点赞收藏,反复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3大人性心理

第1个、追涨杀跌的心理

在销售世界中,降价并不总是等同于好卖。

有时,商品价格的降低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犹豫不决,他们可能会开始观望,期待更低的价格。

相反,商品价格的上涨有时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因为他们担心价格会继续攀升,从而造成损失。

这种心理现象在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尤为常见,人们往往会在这两个领域表现出“追涨杀跌”的行为。

一些精明的企业会利用这种心理,通过逐步提高价格来吸引顾客。

例如:

他们可能会设定一个递增的价格策略,比如每期价格上涨10%。

起初,消费者可能不会相信这种价格会上涨的说法,但一旦价格连续上涨两期,消费者开始看到这种趋势成为事实,他们就会相信价格还会上涨,为了避免未来支付更高的价格,他们就会选择现在购买。

这种策略利用了消费者的恐惧心理,促使他们在价格尚未进一步上涨前做出购买决定。

第2个、价高质好的心理

人们在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时,常常会依赖外观和环境来评估其价值和品质。

例如,当一个人在外地旅游时,对于当地的特产奢侈品可能缺乏了解。

如果导游带领他们进入一家普通店铺,看到价格低廉的商品,他们可能会主观地认为这些都是质量不佳的仿制品。

然而,如果导游带他们进入一家高档豪华的店铺,尽管商品本身并未改变,但豪华的装潢和氛围可能会让他们直觉地认为这些商品具有更高的真实性。

这种心理现象表明,人们往往会基于环境来判断商品的价值,而忽略了商品本身的实际品质。

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在商业交易中受到欺骗。

因此,了解人们这种通过表面来判断事物本质的心理,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营销策略。

第3个、占便宜的心理

人们倾向于占据便宜而非购买廉价的商品,这其中隐藏了一种心理奥秘。

一款商品如果一开始定价低廉,人们常会怀疑其品质是否可靠。

反之,若商品先以高价位示人,随后标注折扣,则常能激发人们占得实惠的心理满足感。

这种心理被商家巧妙利用,超市中常见的“特价牌”便是明证。

一旦顾客见到那醒目的“大黄牌”,便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探寻特价商品的奥秘。

同理,商家还通过各种节日促销、会员优惠等活动吸引顾客,这些策略都是为了让顾客感受到占便宜的机会。

即便是一些店铺打着“停业”、“转手”、“清仓”的旗号,即便这些信息可能并不真实,但它们仍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商家利用这种心理策略,能有效吸引顾客进店,进而在店内开展更多营销活动。

这种手段屡试不爽,无论是“双11”期间的购物狂潮,还是日常商家的促销手段,都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消费者,了解这种心理策略,有助于我们识别商家的促销手段,避免冲动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