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表演现场。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剧表演现场。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

“头戴金冠双翅飘,脑后斜插凤翎毛,身穿锁子连环靠,外套一件锦战袍……”舞台中央,穆桂英披挂亮相,一段定场诗酣畅淋漓,引得在场观众连声称赞。

5月19日,一场川剧弹戏《穆桂英打雁》在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精彩开演。川剧演员身着绚丽的戏服,迈着精妙的步伐,用铿锵有力的唱腔,展现了穆桂英不畏艰险、奋勇打雁的英姿,台下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历史中的壮志豪情。

“今天这场川剧表演,让我对家乡的非遗文化艺术有了更多认识,这样的表演应该多开展,我们要将家乡的非遗文化始终铭记在心。”观众文春莲说,为了让孩子近距离感受川剧魅力,节目还没开始她就带着孩子提前在此等候,只为寻得一个好的观看位置。

《穆桂英打雁》讲述了穆桂英代父执掌穆柯寨,操练时射中大雁,命穆瓜找寻中箭之雁。穆瓜见中箭的大雁被上山索要降龙木的孟良捡去不还,只好回报穆桂英,穆桂英与孟良交手,孟良大败,丢盔卸甲逃下山去。

穆瓜扮演者李平告诉记者,自己和姐姐李雪梅自幼开始学习川剧表演,如今53岁的她,已在川剧领域深耕近40年。“现在像川剧弹戏、川剧变脸、川剧吐火这些我都在表演,作为一名川剧艺人,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人看见川剧、重视川剧。”

为此,雁江区启动了“小戏苗”青少年川剧人才培养计划。李平便在其中负责川剧教学。“现在我已经有40多名徒弟了,就是希望把川剧一代代传承下去,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她说。

台上展川剧魅力,台下传川剧“血脉”。在如今的川剧领域,还有许多如李平一样的非遗传承人,不断致力于让川剧焕发出时代生命力,使其永恒延续。

全媒体记者 凌曦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