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的一天,河北邯郸肥乡的一个村子里热闹非凡,有一户人家的门前围满了人,连电视台的记者都来了。

一个年逾70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坐在门口的地上哭,一个中年女人在气呼呼的数落她:“养老?你真好意思说!你有个当娘的样子吗?你给自己儿子设下一个又一个圈套,还诬告他让他蹲大牢,你当时咋不想想有今天?养老,门都没有!”

原来,这是一起养老纠纷,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儿子为什么不愿意赡养老人?母亲诬告儿子坐牢,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偏心母亲的连环计

坐在地上哭的老人是王老太,她今年已经75岁了,身体也不好,因此急需人赡养照顾。王老太一共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把她从家里撵出来了,但现在,大儿子也不愿意赡养她。

王老太坐在地上哭得伤心,她的大儿媳孙女士向周围的乡亲们讲着事情的缘由,讲着讲着,竟也泪流满面。

据孙女士所说,这个王老太自从生了小儿子以后,对待两兄弟就特别的偏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弟弟优先,两兄弟但凡发生点矛盾,都要批评哥哥,后来更是让大儿子早早辍学。

大儿子张鑫早早便辍学了,成年后就开始四处打工,虽然父母不会为他成家出一分钱,但张鑫为人勤劳能干、憨厚朴实,他在工地上认识了孙女士,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诚感动了孙女士,两人因此走到了一起。

对于张鑫的处境,孙女士很是心疼,不但结婚没要任何东西,婚后,她还将自己打工多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加上张鑫的积蓄,又到娘家去借了一些,小两口竟然就这样盖起了一栋房子,跟王老太一家分家另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爱屋及乌”,其实“厌屋及乌”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孙女士这个媳妇儿没让婆婆掏一分钱,平时也很是勤劳能干,但王老太就是很讨厌她,不但处处刁难她给她难堪,还四处说孙女士闲话。

盖起了房子,又种了几亩田,但张鑫考虑到母亲偏心,自己若不在家妻儿定无人照料,自己出门打工也不放心,两口子思来想去,便决定养几头猪试试,若养得好了开个小猪场,便能工作家庭兼顾了。

两口子准备养猪,不知这事儿怎么让王老太知道了,她便找上了门说:“听说你们准备养猪,都是一家人,咱们老宅子还在那空着,不如就在老宅那养吧,我出猪圈和饲料,你们俩管饲养,将来卖了钱呀,咱们平分。”

王老太的提议,让两口子心里直打鼓,因为母亲向来没这样为他们考虑过,如今突然如此和蔼可亲,让两人心里直打鼓。

但考虑了一下,两人最终还是同意合伙养猪。一则是他们还没有找到养猪的地方,二则那是张鑫的母亲,老人家年纪大了,儿女帮衬一下也是应该的。

因为养猪没有经验还是初次合伙,因此只买了7头猪仔。两口子辛辛苦苦照料了大半年,结果卖猪的时候,王老太把卖猪的钱全拿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口子找王老太说理,王老太却说:“你们年轻人眼光要放长远点,这才7头猪,赚了这么点儿钱就分分花了,那能干出个啥?这7头猪的钱,咱们应该都用来买猪仔,猪仔多才能赚钱多是不是?”

张鑫两口子一想,感觉母亲说得对,都怪自己目光太短浅了。于是,最后卖猪钱王老太又添了点儿,一共买了100头猪仔,孙女士看着也信心满满,自己又买了20头添进去。

为了和婆婆分清楚,孙女士特地给自己的20头猪仔另外准备了饲料。120头猪,夫妻俩又起早贪黑喂食清粪辛勤劳动了大半年,眼看着猪仔都长大该卖钱了,结果卖猪钱又一分也没有给他们,连孙女士自己买的20头猪也不给她了。

夫妻俩又去找王老太理论,结果王老太说:“那是我的猪圈我买的猪仔和饲料,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怎么,当儿子的给母亲干点儿活,还要讨钱?”

好说歹说,王老太就是不给他们分钱,最后孙女士没办法,就说只要自己那20头猪的钱也行,毕竟那20头猪可是连猪仔带饲料都是自己买的,结果王老太不但不给,反而恶狠狠地说:“不给你能怎么样?就是要欺负你这种没爹娘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孙女士从小就是父亲带大的,结果她结婚没多久,父亲又去世了。王老太就是因为她娘家没人,所以欺负她才毫无顾忌。

王老太整这一出,大儿子一家算是白辛苦了一年多,一毛钱也没有赚到。

孙女士因此是越想越气,最后她一气之下去住了亲戚家,哪成想没几天,就听人说王老太把自己的一双儿女大半夜扔出了家门,两个小孩儿大半夜在街上哭,若不是被同村的村民发现领回了家,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担心孩子,孙女士又回来了。哪知回来没多久,就又与婆婆产生了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当初在一起养猪时,秋收时收获了不少玉米,两口子考虑着以后养猪,玉米也需要的多,于是还对外收购了一些,一共有一万斤。夫妻俩正发愁这么多玉米怎么放,张鑫弟弟就拿着钥匙找了来,说可以放在父母院里的空房间,反正哥哥以前就在那屋里住,钥匙还给你们拿着,你们也放心。

夫妻俩也没有多想,于是就把那一万斤玉米放在了王老太院里。这养猪不成撕破了脸,夫妻俩就打算去外地打工,走之前想卖掉这些家当,结果去拉玉米时,却遭到了阻拦,王老太说玉米是她的!

后来还是趁着家里没人,孙女士找了娘家亲戚,才连夜将玉米拉走,后来王老太又几番不依,村委会还因此多番调解。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万斤玉米是保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完了家当,夫妻俩就带着孩子远远的打工去了,以为只要好好干,以后就会有富裕清静的日子能过。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狠毒的母亲连环计,还有后招在等着他们两口子!

让大儿子坐牢接盘养老

张鑫夫妻带着孩子去了外地。夫妻俩都没啥文化,又带着孩子,找了一段时间没有合适的工作,夫妻俩就决定赌一把,将手里所有的钱,都投资生意试试。

他们本来也没有多少钱,投资的也都是小生意,但可惜没啥经验,生意没做成功,手里的钱也花了个差不多。没有办法,他们又开始四处找工作,希望能在城市里落脚,养家糊口过日子。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城市里房租水电吃饭喝水样样要钱,孩子还要上学,纵使拼尽全力,夫妻俩在城里也过得特别艰难。

哪成想,他们的境况竟被王老太听说了,王老太给张鑫打了电话过来,电话里王老太也是十分诚恳,她说:“当初都是妈的错,你咋还能跟妈记仇离家出走呢?你们走了以后,每次经过你们家我都很难受,我想我的小孙孙了,你们快回来吧!收了这茬玉米,我给你们两亩半地,再给你们48棵果树,你夫妻俩再干点别的,也不愁日子过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鑫两口子在城里过不下去了,如今母亲认错,还说要给他们二亩地和48棵果树,虽说王老太有可能骗人,但最多,也就是白帮她收几亩地的玉米吧?她还能咋地?

就是这样想着,两口子就回去了。回了家,两口子就开始热火朝天的帮王老太收玉米,为了收得快点,孙女士还请了自己的两个姐夫。

玉米眼看就要收完了,这时却来了一波警察,他们说:“就是你们在人家地里偷玉米吗?”

张鑫一下子就愣住了,这是我自家地,怎么就是偷玉米了?但不管张鑫怎么说,警察最后还是将他们全都带走了。

“他们就是想偷我的玉米,10亩地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竟然来偷,警察你们一定要给我做主啊!”

在派出所里,王老太一口咬定,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让张鑫去帮忙收玉米,他们素来不和,这是全村人都知道的,张鑫就是去偷!

因为王老太一口咬定,张鑫他们又在地里被人赃并获,最后,张鑫被判了有期徒刑9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说好的48棵果树呢?张鑫以为果树给了自己,有一天就去摘了几个苹果,结果王老太喊了老伴小儿子还有一个亲戚,将张鑫用铁丝五花大绑狠狠打了一顿,打得头破血流不说,手腕处都露出了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此以后,张鑫就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了家乡。

在牢里呆了9个月,对张鑫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街坊邻居们对他有了异样的看法。背着案底,找工作也特别麻烦,很多地方都不要,张鑫自己都说:“我想干个保安,人家知道以后都不用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案底又没文化,张鑫夫妇此后的生活一直特别困难,经常处于失业状态。两人想做生意,但手里连个买三轮车的钱都没有,最后他们还是去废品站淘了一个车子,弄回来改造了一番,然后开始去街头摆摊卖饼。

两口子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慢慢的日子也好了起来,但也只是能顾得上温饱,他们一家都是在沙河市租房子住,并没有自己买房子。

人在光阴似箭流,一晃,20年都过去了。这20年里,王老太与丈夫帮着二儿子一家,给他们建房子带大了孩子,而张鑫夫妻,也靠着自己养大了一双儿女,攒了些积蓄,又在老家翻新了房子,准备干不动了,就回老家肥乡养老。

20年过去,曾经飞扬跋扈的王老太也老了,但所谓“老谋深算”,为了老有所养,她又给大儿子设了一个局。

王老太年龄大了身体不好,经常需要看病吃药,张老头又做过一次大手术,也花了不少钱,为此小儿子颇有怨言,不想管他们,让他们滚出去,不许在他家。

王老太与老伴也心疼小儿子,于是就想到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

老两口干了一辈子,也建了房子存了积蓄,但他们疼爱小儿子,因此哪怕大儿子尽了孝道赡养了他们,也不能让大儿子继承财产。这个计谋,就是已经年过70的老两口离婚,王老太净身出户,房子、积蓄、田地等等都留给老伴张老头,她自己则身无分文带着几件破衣服去大儿子家养老。

对外,王老太的说辞则是:“我们一共生了两个儿子,如今年纪大了,为了公平,一家养一个,还把我们老两口分开了,这他老大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两个儿子,一家养一个,听上去很公平,大儿子也挑不出理来。王老太很有信心,结果张鑫两口子断然拒绝,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王老太找来了电视台记者,找了村委会等,在张鑫家门口闹起来。

人性的丑陋之处,就在于自己揣着私心,却能苛求别人大度,慷他人之慨,确实既能彰显品德,还不用出一分钱。因此,当此事闹起来以后,张鑫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电视台调解员、记者、村委会、个别亲戚长辈等,轮番登门劝说张鑫履行赡养责任,从母子亲情说到法律法规,似乎张鑫不养母亲就是十恶不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无论外人怎么说,张鑫都不同意赡养王老太。这些年,他吃了很多苦,而且他们的大女儿很优秀,在沙河市车站找到了一份工作,还是队长,就因为张鑫身上有案底,后来给查出来,女儿就被辞退了。

张鑫说了一句话:“我永远磨灭不了这个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来,王老太让大儿子接盘养老的计划,大概率要落空了,就算张鑫勉为其难接受她,她在大儿子家也得不了啥好脸色。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许多人在孝道伦理面前,喜欢拿出来劝导别人的一句话。天下真的无不是的父母吗?母亲是一个伟大的称呼,但不是一张万能好人卡,不爱孩子的母亲,从古至今都不鲜见。

张鑫到底应不应该赡养王老太,关于此事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