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普京专机凌晨抵达北京,开始2天的满档访问,中方对其做出高规格的接待礼仪。

但不少人好奇,为何普京要着重访问哈尔滨呢?对外释放什么信号?

其实普京急赴中国,有2大问题要谈,事关俄罗斯的未来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时隔7个月访华

早在3月份普京以87%的压倒性票数赢得新一届总统大选时,俄官员就建议他新任期内能够首访东方。

对此,普京微笑表态,这个意见会认真考虑。

果不其然,普京率代表团于16-17日正式对华访问,这是普京新任期首访的国家,足以可见对华的重视。

当然,普京这次首访中国,也是一种礼尚往来。毕竟中方元首2023年3月连任后,将莫斯科定为首访地,因而普京连任访华也彰显了中俄的友谊关系,凸显了北京对克宫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起来,普京以总统身份来华已是第23次,这一次是他时隔6年后再次对华国事访问,同时也是时隔7个月后再次访华,可见中俄友好关系没有上限。

这一次访华中,普京把刚组建的大半个内阁带到中国,包括6位副总理以及多位部长,值得关注的是,新老外长都在访问团中。

普京专机抵达机场时北京才凌晨4点多,我方早早就在一旁等待,并为其准备21辆礼宾车和三军仪仗队,其接待阵容规格非常之高。

当天上午,中方特意为普京总统举行欢迎仪式,再次让其感受了中方的热情和重视程度,也体现出中俄牢不可摧的友谊。

其实,中俄关系一直十分友好,俄当局2008年就开启了“向东看”政策,深化和中方的交流。2014年随着美俄矛盾加剧,俄方再次向中方伸出友谊之手,两国友好关系继续深化。

前不久的就职仪式上,普京再次强调了“向东看”战略,这表明俄已离不开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西方一些媒体添油加醋称:昔日的老大哥变成中国小弟,显然这是错误说法,中俄合作对双方都有极大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急赴中国有何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5月7日普京正式开启新一届任期,并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新内阁组建。15日新内阁班子刚组建完成,次日凌晨就急急忙忙奔赴北京,对华进行国事访问。

在为期2天的访华之行,普京行程安排满档,为了和中方有更多的交流合作,特意于凌晨抵达北京。

不少网友不是太能理解,为何普京这次访华如此匆忙?急赴中方有何目的。

其实,俄罗斯的经济表面上红红火火,但普京知道这一切还源于和中方的密切合作。

2022年俄罗斯遭遇美西方的各种制裁和围堵,能源出售困难,GDP增速萎缩1.2%,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通胀,百姓生活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关键之时,中国承接了俄能源出口的大订单,弥补了美西方切断的俄能源缺口。中方的雪中送炭,效果十分显著,2023年中俄贸易额首次突破2400亿美元大关,相比10年前增长了1.7倍。

而中方的鼎力支持,确实让俄经济迎来改善,2023年GDP增速超3.6%,失业率跌至3%以内,给俄百姓提交了满意的答卷。

2024年年初,为了突破美西方的围堵,以及在乌克兰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普京将俄军费开支定位GDP的6.7%,这表明俄政府财政支出的35%都用于军事上。

高军费虽然支持俄军工产业的发展,但今年开始,随着欧盟对俄的12套制裁措施出台,中俄贸易出现了问题,3月份双边贸易值萎缩2%,中方对俄出口额降至76亿美元,同比大跌14%。

这一数据显然是普京总统不愿看到的,因而早在4月份他就释放出访华意愿,希望能继续深化中俄贸易,稳固俄的经济发展,这样才能有底气在军事上和美西方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着重访问哈尔滨

在两天的访华中,普京还着重前往哈尔滨访问,并开展诸多活动。

普京的行程紧张,但还是抽出了一天时间前往哈尔滨,其实原因很简单。

哈尔滨是中俄关系中十分特殊的一座城市,除了它是距离俄远东最近的省会城市外,也因哈尔滨在100年前是俄国人在华人口最多的城市,直至今日仍可在这里看到很多俄式建筑。

这一次,普京在哈尔滨的访问中,会出席中俄第8届博览会开幕式,并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

此外,普京还会为解放东北的苏军战士纪念碑敬献鲜花,而这也足以彰显出中俄两国的深厚文化联系。

中俄元首在16号的会谈中,都提到今明两年为“中俄文化年”,双方会举办一系列接地气、有热度的交流活动,鼓励两国民众加强交流、交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作为和俄联系最深、文化交流最广的城市,自然可以承载着中俄文化传承的一系列活动,因而普京此次前往哈尔滨访问意义非凡。

当然,普京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对东北地区考察,以方便接下来中俄在“远东-东北”的交流合作。

俄远东地区是全球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其中有着数不清的石油、铁矿、天然气等,可为俄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价值。

只不过,俄工业体系比较薄弱,至今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再加上远东远离莫斯科政治中心,开发起来更是有心无力。

但中国是基建大国,在全球承建了数不清的建筑项目,足以有能力更好的开发远东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想要发展经济,远东就可充当下一个经济增长点,而东北作为我国的老工业中心,其工业产业链完善,可为开发远东提供一切工业产品。

这次,普京来访哈尔滨,显然就是对外界释放加强远东地区和华的经贸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点谈2大问题

普京对华的国事访问,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谈2大问题,关乎着俄未来6年的经济和政治命运。

1、经贸合作

众所周知,中国是俄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一季度,两国双边贸易额高达566.8亿美元,这一数值也彰显了两国经贸上的繁荣。

但美西方却眼红中俄的贸易交流,并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使中俄经贸复杂化。在这一背景下,中俄定要排除万难,确保完成2024年2900亿美元的贸易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中国来说,和俄合作可获得源源不断的能源,毕竟中国是能源需求大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石油、天然气等。

与此同时,中俄在经济上有互补性,如中国的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正是俄所缺乏的,且俄人均GDP为2.24万美元,这表明俄的消费能力依旧强大,强化中俄贸易,对中国好处多多。

不过,这一次普京希望能和中国达成2个合作。

首先就是向华出口铀。前不久拜登政府宣布,3个月后将禁止从俄进口铀,企图遏制俄铀资源的出口。

实际上,铀在核能源上应用广泛,而作为核大国,美国常年从俄进口浓缩铀。或许是常年大批量进购,美国囤积了足够使用的浓缩铀。但拜登也解释,如果美国实在是进口不了铀,还会从俄进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美国的双标行为,普京根本没惯着,继而选择和中国合作。毕竟中方也是核能大国,对铀的需求逐年增长,足以能够消化俄的铀资源。

其次,俄罗斯还希望和中方达成在天然气上的合作。毕竟自美西方制裁后,特别是运输欧洲的“北溪2号”爆炸后,俄的天然气出口就十分困难,只能被迫囤积。

虽然自2022年起,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一直高负荷运转,但仍然无法消耗俄海量的天然气。

为此,这次普京前来,希望能和中方达成合作,建设中俄第二条管道。这条管道预计每年能向中方运输300亿m³的天然气。

对中国来说这显然是好事,毕竟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比较大,再来一条管道也能消化,也可保证我国的能源运输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地区和国际合作

2024年,国际局势愈发紧张,俄乌、巴以冲突仍在持续,胡塞仍在攻击美西方军舰、船只,南海菲律宾不断蹦跶,大国纷纷提高了国防开支。

对俄罗斯来说,至今仍深陷俄乌冲突中无法自拔,但战争持续这么久了,普京发现根本讨不到什么好处,再打下去没有太多意义。

尽管乌克兰在战争之初就有和谈意愿,但因美西方的干预,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今年以来,俄在战场上占据了上风,乌军接连败退。可在关键之时,美国通过600多亿美元援乌法案,北约各国也加大援助力度,给了乌军更多的信心和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5月7号的就职仪式上,普京曾喊话可与美西方对话沟通,但选择权在他们手中。

就目前来看,在美国的把控和怂恿下,乌军会继续和俄军战斗,这对俄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为此,在这次中俄首长会晤中,一致认同“政治”才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手段。

而就俄乌冲突上,中方始终保持中立,对两国均友好对话,并提出了“和平方案”,希望两国坐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前不久中德、中法会晤时,德法两国领导人均认为只有中国才能解决俄乌冲突,唯有中方才能同背后的大国领导人正面沟通。

而普京此次前来,也希望中方能够从正义、公正的角度,推动俄乌两国坐在谈判桌上会谈。

只不过,虽然俄方愿意谈判,中方愿意充当中间人,但乌克兰是否愿意抓住这一机会,美西方又能否对谈判做出回应,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怎么说,普京这次访华之旅收获满满,不仅在经济、文化、能源贸易上和中方达成合作,在地区安全事务上也释放了足够的态度,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