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跟您的爱人是人性多还是兽性多?”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北大的一位女高材生,面对这个问题的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也没想到在自己的讲座上,会有学生提出如此犀利的问题,毫无准备下他还是给出了人性多于兽性的答案。

但女学生的“攻势”并未停下,面对一个个更为尖锐的问题,莫言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转身愤然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当网友知道这件事后,竟然纷纷站队北大的女学生,为什么作为文坛大家的莫言会被如此针对?他的作品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愤怒的莫言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的名字并不被大众所熟知,虽然在作家圈子里他已经非常有名了,但他的作品受众群体并不广。

可自从有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身份,莫言的名字如同飓风一般散落在世界各地,他的各种著作也成了书店的畅销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名气的增加,各种邀约纷纷而至,尤其是很多高级学府都希望莫言能来自家开一场讲座,给学校的学生传授写作经验。

这一次莫言选择了北大,作为中国最高级的学府之一,莫言受邀以在北大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莫言要来北大的消息传开后,很多学生早早就到了讲座现场,甚至很多学生因为晚到没能抢到座位,只能站在角落和过道。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能参加一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讲座,一定能够收获很多平常学习不到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座无虚席的现场,莫言也很是满意,演讲的前半段很是和谐,莫言不但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还和北大的教授进行了畅快的对谈。

如果这场讲座平静的进行下去,莫言当天的心情一定会非常开心,直到来到了提问环节,一名女生的犀利提问让毫无准备的莫言猝不及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人性多还是兽性多的提问,莫言沉思良久,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某种程度来说 ,人性和兽性都是残忍的、贪婪的、不择手段的,但是人类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进化,早已褪去了原始的‘野性’,所以还是人性要比兽性多一些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的回答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是女生的“进攻”并没有停下,反而将矛头指向了莫言的作品:“既然你说到人性多一点,为什么您在您的作品充斥着阴暗、残忍,甚至还有易子而食的情节,这样的描绘和您说的人性多一些不是大相径庭吗?”

接着女学生又问了一个问题:“不知道您的妻子读到您作品中的残忍情节,会不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提问明显已经有些激怒莫言的意思,他冷着脸,用平静地语气回答道:“我的妻子当然明白我的用意,她也一直在背后支持着我。”

虽然莫言的语气冷淡了很多,但是女学生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她接着发难:“难道您自己不觉得写那些阴暗的画面太过残忍吗?或者说其实您自己对那些残忍根本就不在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已经有些不快的莫言被彻底点燃了怒火,他回答道:“文学作品不应该有局限性,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这才是客观、真实的。”

回答完这个问题,莫言没有再给女学生机会,而是冷着脸转身离开了现场,留下一众学生面面相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是这件事情被发到了网上,很多网友得知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好与坏的评判

原本以莫言的名气,很多人都认为网友会选择站队他这边,没想到网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很多人都觉得女学生的问题虽然犀利,但是应该支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声音,是因为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发展,从来都不应该缺少质疑,越是好的作品,越会受到大众的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没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会受到所有读者的喜爱,也没有任何一位作者会被所有人接受。

只不过相对于其他作者,莫言的争论好像有点多,没办法,谁让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站在“山顶”的莫言自然更容易受到大众的评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的作品确实有很多我们在生活中不常见的阴暗面,这一点他自己也清楚,在他的作品里,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残酷从来都是毫不遮掩的暴露出来。

因此才会有很多网友站队提出问题的女学生,他们认为莫言的作品确实存在问题,不然也不会因为对方提出质疑而愤然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不光是普通的读者,就在文人圈子里,很多同行对莫言也是嗤之以鼻,他们觉得莫言的书中充斥着大量的阴暗低俗,根本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后来,更有人拿莫言获得诺奖来说事,他们认为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奖项之一,诺奖的获得者一直牢牢掌握在西方人手中,而莫言能够获得诺奖,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作品《蛙》是在刻意地迎合西方的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觉得虽然莫言获得了诺奖,但这并不说明他的写作水平有多高,中国有很多作家写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只是他们没有莫言的名气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争议,很有可能跟他从小到大的经历脱不开关系。

特殊时代诞生的作家

莫言出生于1955年的山东农村,由于家境非常贫困,小时候莫言的愿望非常简单,就是每天都能吃上肉。

后来因为特殊情况,莫言被迫终止了学业,直到1976年,他才获得了在部队图书馆担任管理员的工作,也就是从那时起,莫言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莫言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剩下的时间就用来大量的阅读,后来听说写作可以赚钱,他也顺势加入了作家的行列。

没想到莫言非常有天赋,他将自己的阅历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很多人看到了一种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由于他的作品过于阴暗,而且对于人性的丑陋描写的非常细致,因此很多人觉得在莫言的笔下看不到阳光和希望,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

可毕竟很多人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代,所以对于莫言笔下的阴暗,他们可以有自己的质疑,却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真真假假只有莫言自己心里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莫言的创作能力毋庸置疑,只是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而作家的创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身所处环境的影响,莫言也不例外。

可也正是这样,莫言的作品才有了浓重的个人风格,谁也无法说清是好是坏,毕竟他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认可自己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抛开作品的争议不谈,莫言的文学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他的作品《蛙》《丰乳肥臀》《红高粱》《晚熟的人》等等,都展现了他的文学功底。

当然也有一些相对争议比较大的作品,比如《酒国》《檀香刑》等等,虽然争议不断,但是莫言却坚定的表示:“即使喜欢我作品的读者只剩下一个人,我也会这样写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人都可以毫不避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管是“夸”还是“踩”,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千万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不过话说回来,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但是切记一定要注意的自己辞,更不要被别人利用成为攻击他人的“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文学作品的争议,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只是不知道莫言会不会听从网友的建议,给我们带来更多充满阳光的作品呢?还请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