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边远地区,农民喜欢多生孩子,以至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种现象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并非只是生育与贫穷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医疗条件不好,很多疾病没办法医治,甚至出现瘟疫之后,人口锐减。出现饥荒、战乱等灾难的时候,人口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以至于人们要多生孩子,而且要多生男孩。那些时代实现了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经济形态,并没有工业文明的发展。农耕文明需要男人作为劳动力,即便只是实现了“男耕女织”的生活,也可以让人安然度日,不至于让人产生很大的生存危机。不过,统治阶级疯狂剥削,容易造成很多农民贫穷的事实。那些时代的农民不读书,不识字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他们相信命运,相信自己一生应该走多少路,吃多少饭,生几个孩子,也相信自己的出生绝非偶然,而是命运主宰。要想家庭更好地发展,就要多生男孩。只有男孩子多了,家庭的劳动力才会多起来,才会多种地,多打粮食。即便遭遇自然灾害,遭遇瘟疫、饥荒、战乱,死了一两个孩子,也不至于让家庭分崩离析,剩下的男孩子还可以顶门立户,还可以继续耕作。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多生男孩可以缓解家庭劳动力危机,可以出现一些“备份”,即便死了一两个孩子,还剩几个,没必要大惊小怪。毕竟,“人的命,天注定。”人们无法和命运抗争,叫做“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到了现在,边远地区的家庭仍然有多生孩子的习惯。即便有一段历史时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也不能完全杜绝他们多生孩子的现象。他们生活的地区经济不发达,甚至只是保持农耕文明为主的经济形态,不会有大机器生产,也不会有资本进入。有时候种地都困难,尤其是山区,开垦梯田之后只是靠天吃饭,没有雨水,就不长庄稼。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似乎都发达了,而出不去的人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守着一亩三分地,却不能有什么好的发展,甚至孩子的教育都成问题,就更别提走出山区读大学了。但是,那些地区的人都要多生孩子,因为孩子多了可以多种地,而且养育孩子的成本比较低。倘若养育孩子的成本和大城市养育孩子的成本一样,恐怕那些贫困地区的人就不愿意或者不敢多生孩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贫困地区的人愿意多生孩子,或者说没有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之后,他们愿意多生孩子。生下孩子之后,养育成本比较低。孩子吃母亲的奶水长大,不需要额外购买进口奶粉。一身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家家如此,习以为常,没人笑话。老大读了的课本老二接着读,老二读了的课本老三接着读。即便家庭条件不好,老大长大了,也可以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如此一来,父母养育孩子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只要有口吃的就饿不死人,何况地里还长着庄稼呢!他们的孩子比较多,但家境贫寒,受教育程度非常低,甚至很多孩子都没有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女孩更是如此,不读书,以后找个好婆家就是最好的命运。倘若贫困地区建立一些企业、公司,雇佣一批廉价劳动力,岂不是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想法是好的,却并不能实现。因为企业或公司大多在城市发展,不会主动到边远地区发展。即便到了边远地区,也需要很大的维护成本,只能作罢。不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设在边远地区。只是,交通运输不便,地方优质人才不多,维护成本巨大,也就只能作罢。贫困地区的人传统观念比较浓厚,希望多生男孩,而且要男孩传宗接代,延续家族的香火。其实,从根源上说,男孩多了是传统农业的需要。到了现在的工业文明时代,男孩多了和女孩多了没太多的区别,都是受资本雇佣的廉价劳动力,也就没必要非得依靠男人才能搞生产了。很多企业都用上智能机器人,只需要员工进行简单操作就能完成复杂的劳动,那么,男女工作还有很大的差别吗?

告别了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很多资本进入社会每一个领域,劳动力出现了短缺情况。而楼房价格居高不下,弄得很多年轻人不想结婚,结了婚的不想生孩子。这种情况似乎是工业文明时代人们自由的选择。可是,贫困地区还是有很多多生孩子的现象,不过,孩子们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即便走出了贫困地区,也只能在低端产业链打工,并不会跃升至高端产业链工作。要协调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就要搞顶层设计,协调经济发展,让很多贫困地区的经济好起来,也让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到大城市,让大城市的企业搬到贫困地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是让企业自由发展,让人们自由选择,就会出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会让“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现象继续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倘若大城市楼房价格降下来,物价水平降下来,人们工资水平提升上去,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就降低了,当然会缓解劳动力危机,但分明不可能实现。而边远地区发展的情况正好相反,却能够养育很多孩子,是不是一种悖论?需要边远地区的人逃离“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逻辑,走出去,获得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