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随着中国人的发奋图强,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也从11.3%上升到超过18%。除此之外,中国的科技发展、军事力量、文化影响力以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在逐年上升,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不过,我国能有今天的地位,并不是一朝一夕得到的,为了走到今天,中国人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谁能想象,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这个世界强国还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任谁来了,都能从中国这块土地上分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为了平复战争,清政府将乌苏里江以东40里的国土割让给了沙俄,自此之后,曾隶属于我国的海参崴就再也没有归还给我们。

到了1945年,俄国曾承诺要于1995年归还这片土地,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截止到现在,这个承诺都没能得到兑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

一切还得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起。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急需更大的市场来消化其工业产品,于是,他们四处寻找目标,并最终锁定了地大物博、人口数量庞大的中国。

只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落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且闭关锁国,英国根本无法通过普通的国际贸易往来将其商品输入中国。为解决贸易这种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大规模走私鸦片,并从中牟取暴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鸦片的输入除了给英国带来巨大的收益外,还非常严重的荼毒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利益。于是,清政府便派人出面打击鸦片走私,其中最著名的就有林则徐广东禁烟事件,这一行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人的利益,也成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1856年,英国人仗着技术先进、经济实力强大,便和法国组成联盟,向中国发起了侵略战争。他们的军队先是进攻了中国的广州,后又扩大战事,将战火蔓延到了我国的大沽口和天津。随着这些地方的沦陷,北京最终也被攻破,清朝皇帝为了避难逃往了承德,只留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任由侵略者宰割。

随着圆明园这座历史遗迹被掠夺并焚毁,北京彻底沦陷,面对这种局势,清政府求和心切,便卑躬屈膝地请求沙俄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疑惑,既然是英法发动了侵华战争,为什么清政府要请沙俄代表出面调停?其实,在这场战争中,沙俄才是幕后的主要推手,是他们怂恿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北京、天津,这才使得中国陷入了如此被动的局面。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平复这场战争,清政府只能从沙俄入手。于是,在这场谈判过后,我国不仅跟英法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在沙俄面前也未能幸免。

在沙俄方面的胁迫和压力下,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不但延续了《瑷珲条约》的内容,还将我国黑龙江乌苏里江以东40里的海参崴割让给了沙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片土地被割让之后,我国遗民中有些人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只是当时实力太弱,最后只是无疾而终。直到1945年,中国经历抗日战争后有了崛起之势,关于海参崴的归属才再次被两国拿到台面上商议,俄方也承诺会在1995年将此地归还给中国。

只是,俄方虽然有这样的承诺,却始终没有兑现过,哪怕到了今天,海参崴仍然在俄国的控制之下。那么,海参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俄国始终不肯放手呢?

海参崴的地理优势

海参崴这个地方比较特殊,俄国争夺这块地方主要还是因为它的这几点优势。

从地理位置来看,海参崴地处俄罗斯远东地区,东临乌苏里湾,西临阿穆尔湾,沿海岸线绵延数十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连接远东地区与太平洋各国的重要枢纽,对于加强俄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有着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清朝时期,海参崴就作为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出海口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海参崴这个港口,中国的商人和渔民可以与日本、朝鲜以及更远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从而促进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繁荣。

而且,海参崴位于中俄边境地区,清朝时期,中国军队曾在此驻守,并修建了一些军事设施,以保卫东北地区的安全,所以,它不但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之一,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惜,当时的清政府太过懦弱和无能,以至于面对沙俄的侵略和逼迫,只能将其割让出去,使得中国永远失去了这一重要的出海口和军事基地,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陷入了一定的被动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俄国接手海参崴后,就很好的利用了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历过无数次历史的变迁后,如今的海参崴已经发展成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对于促进俄国区域发展和国际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参崴的归属问题

不过,虽说当初海参崴是因为清政府无能才割让出去的,不过中国人始终没有忘记过这份土地。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的时局相对稳定了下来,曾经的沙俄也改头换面,成为了当时经济实力相当强大的苏联,海参崴也自然而然地被苏联接手了过去,并进行了大力的建设和发展。

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完一场生死攸关的民族浩劫,虽然最终成功脱险,但久战之后,国力损伤严重,为了寻求发展,中方领导人便和当时的强国之一——苏联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签订了惠利两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结盟中,两国领导人对于海参崴的所属权也进行了良好的探讨,最终敲定,苏联方面承认中国具有海参崴的所属权,也承认海参崴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他们愿意归还海参崴,但是必须等到50年之后。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既然都愿意归还海参崴了,为什么苏联还要拖到50年后再归还呢?这其实是苏联方面为了拖延归还海参崴的一种策略。

要知道,从海参崴割让给沙俄,再到沙俄政权覆灭,苏联接替沙俄的领土成为强国已经过去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俄国人已经在海参崴这片土地上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战略发展,这里已然成为了苏联方面的一个重要战略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费心费力将这里打造出来,怎么可能愿意再将这块肥地白白拱手还给中国,所以,他们定下50年的约定也是一种比较长远的打算。

不过,这只是苏联单方面的想法,为什么中国也会同意这个提议呢?

这就正应了“落后就要挨打”那句话,当时的中国国库空虚,经济遭受重创,人口损失惨重,而苏联国力正强,可想而知,就算中国反对,这个结果也不会改变。

除此之外,中方可能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当时的中国本身也并没有太多的经济和实力去发展海参崴,就算一时间要回来,也确实顾不过来。而且如果能用海参崴换得苏联的支持,这带来的效益可谓是事半功倍的,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即使明白苏联方的意图,中国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这一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结盟之后,海参崴就一直在苏联的扶持下大力发展着。俄国人在这里建设铁路,将西伯利亚铁路延伸至海参崴,开通了往返于日本神户、长崎及中国上海等地的海运路线,使得这里的跨国贸易得以发展。

后来,莫斯科至海参崴的直达铁路线建成后,这里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就更迅速了,海参崴也顺利成为了俄国人在远东的重要城市和港口。除此之外,苏联方面还在这里建立了军事基地、高等学校等等,使得生活在海参崴的居民能够安居乐业。

原本按照计划,苏联会带动海参崴大力发展,等到这里回归的时候,我国接手这里也能更便利一些。只是,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个谁都没有预料到的变数,那就是苏联解体,原本的国土分裂,大部分被俄罗斯所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虽然人还是那些人,但国家却变成了俄罗斯,当时苏联与中方约定的那些自然也就得重新界定了。到了俄罗斯这一时期,海参崴的发展早已不可估量,他们自然也就更不愿将其还给中国了。

就这样,海参崴因为一些历史因素和不可抗力,最终还是失去了回归中国的机会,如今的这里已经彻底被划入俄罗斯的领土,回归也无从谈起了。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比较 /栾景河
纽约时报中文网 海参崴:中国人眼中的“失地”与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