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烧伤超人阿宝

最近一段时间,医疗行业掀起了一股改进医疗服务,方便患者的热潮。‍‍‍‍‍‍‍‍‍‍‍‍‍‍‍‍‍‍‍‍

很多医院纷纷开设日间手术服务,让患者在一天内完成住院、手术和出院。

有的医院开始实行周末手术,手术室周六和周日不休息,以加快病床周转缩短患者手术等候时间。

有的医院开设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方便白天需要上班的患者晚上来就医。

有的将医生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开,让患者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

有的医院宣布:实行“八个当天”,承诺来该院就诊的患者“当天能看病、当天做检查、当天拿报告、当天能会诊、当天做手术、当天能结账、当天要归档、当天印病历”。

还有的医院,推出挂一次号管三天的制度,以“方便患者”。

从社会公众和医疗主管部门的角度,对医院这些改进服务方便患者的举措,自然是交口称赞的。于是,这些举措,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很多医院管理者的辉煌政绩,引得竞相效仿。

但是,在一片欢呼声中,似乎很少有人听一听一线医务人员的意见。和之前的诸多医改举措一样,一线医务人员的意见和诉求,被直接漠视和忽略了。

在这里,阿宝想为某些不顾医院现实条件,不管医务人员死活,一门心思绞尽脑汁“改善服务方便患者”的医院管理者说一句:医生不是海绵,不要挤起来没完!

改进医疗服务,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医疗改革,仅仅方向和目的正确不行,还要根据现实条件量力而行,否则的话,容易步子太大扯着蛋。

有件事情是显而易见的:所有上述改进医疗服务方便患者的举措,都是需要成本的。这种成本,就是一线医务人员更多的劳动付出和时间付出。

中国医院的情况千差万别,医院业务量和医生工作强度差别极大,撑的撑死,饿的饿死。

有的医院业务量严重不足,人员和设备都大量闲置,这些医院开设夜间门诊和周末手术,不仅能方便患者,也能增加医院业务,一线医生护也能因此获得更高的收入。

这些医院为患者提供夜间门诊和周末手术等服务,无疑是一件好事。这样的改革,对医院有利,对一线医护有利,对患者有利,也有利于缓解社会医疗资源紧张,可谓是多方共赢。

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医院,都有足够的闲置医疗资源。

很多医院,尤其是大量三甲医院,多年来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一线医务人员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

如果让这些一线医护本来就长期高负荷运转的医院再去开设夜间门诊和周末手术,那增加的医疗资源需求,靠什么满足呢?

一种办法是增加供应,医院扩大规模,招聘更多的医生护士来填补缺口。这个,目前好像不太现实。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无数院领导最喜欢的“内部挖潜”了。

所谓“内部挖潜”,无非就是让现有的医务人员,干更多的活,加更多的班,看更多的病人,做更多的手术。

你本来四天一个夜班,现在有夜间门诊了,给你改成三天一个夜班。

你本来每天干十二个小时,现在有日间手术了,你每天干十五个小时给病人做手术写病历办出院。

你本来好歹能周末休息一会,现在周末也甭休息了,回来给病人做手术。

很多领导觉得,医生就是海绵,医疗资源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会有的。

于是,这帮人拼命的压榨医生,让一线医务人员长期高负荷高强度的运转,恨不得医生不眠不休不吃饭,不婚不育不生病,每天24小时连轴转的给医院干活。

很多三甲医院里面有句话: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

但问题是,就算牲口,也有牲口的承受极限啊。

最近这几年,医生长期加班加点后猝死的事情,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已经屡见不鲜。

一线医务人员,是中国医疗体系的基石和砖瓦。任何的医改措施,都应该充分考虑医务人员的基本权益和合理诉求。

如果我们的改革举措,只考虑患者的利益,只考虑医院和政府的利益,完全不顾一线医务人员的死活,那这样的改革措施,肯定是错的,也是注定不能长久的。

因为,一线医务人员的根本利益,与患者的根本利益,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一线医务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如果一线医务人员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回应,那最终一定会导致整个医疗体系的崩坏,最终伤害患者的根本利益。

阿宝强烈建议:所有医院,在推出类似“便民举措”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科学和评估,必须明确而详细的回答“这些服务所需的新增医疗资源从何而来”这个问题!

如果医院一线医务人员没有大量闲置,如果医院没有增加一线医务人员数量的计划和安排,那么,搞这些便民举措的时候,务必慎重。

患者是人,一线医务人员也是人。患者的权益应该得到保护,一线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应该得到保护。

医生不是海绵,不要挤起来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