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财富》杂志首次公布世界500强排行,美国和日本,分别拥有151家和149家上榜企业。

反观我国,仅有3家企业入围。

那么,这三家企业都是谁?如今29年过去了,中国又有多少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一开始,《财富》杂志创办的是"美国500强"排行榜,后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才于1995年正式扩展为"世界500强"。

在首次公布的世界版本中,美国和日本包揽了头把交椅。而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表现则相形见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次榜单上,仅有中国银行、中粮集团和中石化3家国企企业勉强上榜。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前,中国刚刚启动改革开放进程,整体实力还不足以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反观同期的日本,则正值"战后经济奇迹"时期,靠着美国的支持和投资,工业迅速崛起,各大企业如日产、丰田等纷纷杀出国际市场。

不过,日渐走下坡路的也是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1995年曾高达149家的日企数目,到2023年已骤降至仅41家,缩减幅度高达72.5%。

分析人士认为,造成日本企业连年下滑的主因,还是源于其产品创新理念的落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以来,日企一味追求"极致工艺",往往把技术创新当成自身存在的目的,而忽视了终端客户的实际需求,很多产品最终因性价比低下而无人问津。

比如夏普公司,曾专注于研发独特的彩色液晶电视和奇特屏幕技术,但遭到了市场的全面冷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家电行业的老牌劲旅索尼,由于固步自封、创新力不足,也让自己失去了当年的光环。

与此同时,日本汽车业近年来也出现颓势。

曾几何时,丰田、日产、本田等品牌可谓是举世瞩目,如今却接二连三地爆出过问题产品、违法违规行为,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推进,中国经济火车头开始猛力加速,由点到线,再到面,企业实力开始熃燃重生的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大多还停留在引进吸收外来技术的阶段。通过合资、技术转让等方式,中国企业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企业开始转向自主创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到了2023年8月,世界500强榜单再次公布,其中中国以142家企业上榜数量高居榜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和日本分别以136家和41家企业上榜,位列第二和第四。

在这些入围企业中,除了中石化、中国银行、中国移动等国有企业老牌军之外,还迎来了一大批诸如阿里巴巴、腾讯、小米、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民营企业的加入。

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而崛起的新贵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车企更是当之无愧的"新贵",脚步飞快直逼国际巨头车企的地位。

就拿比亚迪来说,其2021年营收高达630亿美元,足以让它一下从上年世界500强第436位直接跃升至第212位,上升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通信企业,正在构建全球化的技术和营销网络;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了走出去步伐;

中国企业更是在海外设厂、收购国际知名品牌行列中发力频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中国企业的突飞猛进之外,从世界500强榜单上我们也看到了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新面孔。

印度的信实工业、沙特阿美、韩国三星、LG等纷纷杀入前列,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比如,在2023年的榜单上,印度信实工业以1681亿美元的营收高居第28位;沙特阿美凭借绝对石油垄断优势,则是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三星和LG更是以科技制造业的身份,不断向苹果、索尼、微软等科技巨头发起挑战。

这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全球经济格局必将出现进一步的重塑,不会像过去那样仅由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主导。

新兴经济体企业逐渐成熟,将与传统发达国家企业一较高下,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引领者。

可以说,一个新的多极化的全球经济版图正在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企业虽然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力军,但新兴产业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

在美国通用电气、波音这些制造业老牌巨头的陪伴下,中国的中国核电、徐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等制造业企业同样有不俗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与此同时,以比亚迪、蔚来、小鹏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以及万向钱潮、恒大集团这些高科技服务业公司的杰出成绩,无不昭示着中国经济的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这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新星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世界500强榜单显示,比亚迪以630亿美元的营收,一举跃升至第212位,排名跃升幅度居所有入围中国企业之首。

这已经令其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纯电动车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随其后的蔚来、小鹏等新兴造车势力,也通过颠覆性科技创新和新锐的运营模式,正在向传统车企发起猛烈冲击。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家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已不仅局限于本土市场,而是走向了世界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500强"排行榜应运而生,成为衡量全球大型企业实力的权威指标。

这份由著名的《财富》杂志每年公布的榜单,按照企业的营收规模、利润、资产、员工人数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判,从而评选出全球最具实力的500家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进入这个行列不仅意味着企业获得了世界级认可,更预示着该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可以说,一个国家上榜企业的数量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经济的整体实力。

比如曾几何时,在"世界500强"榜单上,美国和日本企业占据了绝对优势,使两国一度被视为世界经济的"双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中国企业大量杀入榜单后,不啻为中国经济实力的最好注脚。

因此,研究和解读"世界500强"榜单,不仅有助于洞悉全球产业格局的变迁,把握经济大势,更能让我们领略中华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壮阔画卷。

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踏上这条充满荣耀的道路,续写辉煌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