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亿级“空中竞赛”

得益于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重视与推动,今年低空经济火爆异常。

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多个省市密集发布政策竞逐低空经济第一城……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李聪团队曾做过简单统计,2023年有15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大概有26个。

工信部等国家四部委发布的文件中,已经描绘了2030年低空经济达到万亿级规模的未来,届时,通用航空装备也将全面融入民众生产生活各领域。在业内人士看来,低空经济的火爆得益于“短期有政策,中期有进展,远期有空间”。如同新能源汽车一样,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甚至改变一个地方的经济格局。

2024年被视作“低空经济元年”,走过近半程,各地在布局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都有哪些动作?

预告

为综合评价城市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度及发展水平,城市进化论近日将重磅推出《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现正式开放下载预约通道,待报告正式发布后即可第一时间获取,欢迎扫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01

政策力度比拼

今年以来,地方在政策层面提及低空经济,主要有两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一轮是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招商证券梳理了2024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低空经济的表态,发现湖南、广东、四川、安徽提及次数最多,广东描述最为详细,深圳支持力度最强。

深圳、广州、海南、珠海、合肥、重庆、成都、南京、苏州、湖南等地方省市走在前列,提出争当“低空经济第一城”。

第二轮集中于4、5月,各地密集出台“行动方案”“实施方案”,规划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不完全梳理,已有北京、山东、安徽、湖南及南京、深圳、苏州、沈阳、武汉、天津、长沙、漳州等十余个省市,发布与低空经济相关的行动方案或征求意见稿。这些方案多以三年为期,定下到2026年或2027年的发展目标。

北京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要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1000亿元;安徽要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并在2027年力争规模达到800亿元;湖南力争2025年低空经济总产值达1600亿元。

南京到2026年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要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产业规模超500亿元;成都聚焦工业无人机细分赛道,准备建成“工业无人机第一城”,到2026年产业规模要突破100亿元、跻身全国第二;苏州工业园区的目标是,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园区新增创新型低空经济企业50家以上,常态化航线累计达30条以上,等等。

在一众省市中,江西的一座县级市格外显眼。去年开始,九江代管的共青城市就开始“顶格推进”低空经济,并打造江西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当地亦出台三年计划,到2026年这座县级市要建成“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低空场景应用先行区、低空融合飞行样板区”。

为了确保发展目标的施行,有的城市还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小组。比如北京,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解决一批低空经济重大政策、重点事项和重要问题。

进入地方立法算是政策支持的一个里程碑。不过,目前来到这个阶段的城市并不多见。

今年2月1日,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深圳在国内率先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推出专项法规,明确由市人民政府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

广州紧随其后,5月也启动了《低空经济发展条例》立法工作。

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林正茂曾解释了为何要立法:

近年来深圳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但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飞行服务能力不足等难题,有必要通过立法在地方权限范围内明确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这对打造未来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推动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2

招商引资发力

有了目标之后,便是外引、内培低空经济领域的市场主体,相关项目、企业签约活动陆续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日,南京举行了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现场签约投资项目35个,签约投资总额106亿元;共青城举行低空经济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蓝鲸飞艇研发制造、洪都中贝大型运输无人机、莱仕康通用航空飞机制造等12个产业项目集中落户,总投资68.75亿元。

接下来,为了持续扩大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内培外引还要继续。统观城市的做法,一般是“基金+奖补”两条腿并行。

一手抓基金。

比如,广州正在筹建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共青城组建5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包括重庆、安徽、贵州及苏州、广州、武汉、共青城等多地在内,都陆续推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用设立基金的办法,寻求专业化、市场化的力量,实现对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态布局。

一手抓奖补。

比如,深圳南山区新增专项扶持资金,打造低空经济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建设世界低空经济高地,单项奖励最高达1亿元;

南京对于招引头部企业,由企业所在区按实缴注册资本的5%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落户奖励;

珠海对在本地生产的航空器产品,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的低空经济企业,每年最高奖励3000万元;对经审批在珠海本地新开设并常态化运营的eVTOL载人航线给予补贴,每家企业每年度补贴总额不超过500万元……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配套奖励补贴机制,对低空经济相关企业、项目,针对性抛去“橄榄枝”。

各地加紧布局,抢占低空经济高地。深圳明确提出将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合肥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苏州市提出到2026年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芜湖提出到2025年发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

03

“飞得起、管得住”

在李聪看来,低空经济迎来发展高峰有三个前提,除了政策支持,还需要低空空域的放开以及适航取证的推进,“目前都有比较重大的进展”。这三个前提综合来看,就是实现“飞得起、管得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城叔在近日一场低空经济行业论坛中得知,随着空域决策权的逐渐下放,目前地方已具备一定的空域决策权,通航的航线在申请、审批流程上已大大简化。亿航智能此前拿下全球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也给行业“起飞”注入一剂强心针。

从各地近期动作来看,规划低空航路、简化飞行审批程序等飞行服务保障工作,还在继续寻求更大的突破。

2023年,海南发布“海南省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图”,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做出低空空域放开的持续性尝试。

今年一季度,深圳开展eVTOL跨城跨湾航线首飞活动,目前正在推进中山至深圳CBD包机航线产品前期可行性开通前准备,预计该产品在第二季度将正式推出。

安徽则印发《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并在合肥建设全国首个面向政务服务的“一网统飞”系统,按市场化模式提供无人机公共治理服务。

针对飞行审批时间较长、流程烦琐等问题,各地也在优化已有的低空飞行服务站,以及发布其他方案为“飞起来”扫清障碍。

2023年12月,四川省第三批低空协同管理空域正式启用,新增3条低空飞行通道,协同管理空域由6600平方公里拓展到7800平方公里。低空协同管理空域的启用,让通航用户的申请流程简化为起飞前一个小时报备即可。

04

挖掘“低空+”场景

从各地大同小异的低空经济促进政策中可以看到,打造低空飞行的应用场景,是产业腾飞的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吴林静 摄

“低空+”涉及物流运输、城市交通、农林植保、应急救援、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日常生活。各地也在因地制宜,挖掘更多应用场景。

深圳南山区提出,每年会安排总额不超过15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采购城市空中交通(UAM)出行乘用体验券,并面向特定人群发放。

重庆提出,强化航空救援力量建设,加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到2025年,全市森林航空救援覆盖率达到100%。

南京开辟“低空航路”,打造“低空+”创新融合模式,围绕长江大保护、医疗物资运输、科技文旅、低空快递等场景,划设了低空巡检、低空快递、低空医疗物资运输、低空观光、低空巴士五大类40条航线,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全域低空交通体系。

北京、安徽、苏州等多地政策提及,鼓励发展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建立机场与市区间的接驳航线。最新的是5月20日,广东省政府和民航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东方面提到,“先行开展公交化运行等试点探索和应用示范”。

在促进通用航空大众消费方面,有的城市还在规划中,有的城市已经付诸实践。

“五一”期间,重庆举行了低空飞行消费周,发放总金额1000万元的首批消费券,有效期最长一年,刺激民众体验低空飞行消费项目。与此同时,重庆还开通首条城市空中交通航线,将一个1小时的车程通勤距离缩短至10分钟;还打造了全市首个飞艇巡航广告业态,开展不定时广告投放。

文字 | 吴林静

题图来源:摄图网_500831578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