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安徽的汪美红,丈夫意外去世,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做了19年的挑山工,其中两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2007年8月24日,她的事迹被央视报道,得到了许多人的援助,没想到村里人眼红了。

开始在村里散播谣言,就连她的婆家都散播丈夫是被她克死的谣言。

汪美红为什么会遭受到如此大的恶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源,均在文内显示,仅供参考,请理智阅读!

困顿的家境

汪美红一家人原本就生活在山村偏僻贫困的环境中,家徒四壁、连温饱都成问题。

她丈夫是家中的顶梁柱,虽然也只是一名普通农民,但勤劳肯干,逐渐为一家人勉强积攒了些微薄家产。

在农村,生下儿子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子一天天过,可儿子身上却出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儿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的,眼睛也睁不开。

夫妇俩将儿子抱到医院检查,发现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还导致了先天性失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后,两人再商量后决定,再生一胎。

两年后,汪美红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

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丈夫更加卖力的干活,经常干到半夜。

谁知好景不长,汪美红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不幸身亡,顷刻间,这个贫困的小家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汪美红不得不独自一人肩负起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

一个年轻的寡妇,加之先天失明的大儿子,以及家中其他两个尚且年幼的孩子,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汪美红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她能否独自扛起这个家,她自己都开始怀疑。

但最终,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拮据的家境并没有压垮她对生活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东拼西凑,汪美红靠着自己的双手勉强维持着家中三个孩子的温饱。

贫困潦倒的生活环境,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几乎要把她累垮。

但只要一看到三个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她就再次鼓起勇气,下定决心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丈夫去世后,婆家人对她的态度越来越差,开始在村中散播谣言,表示是汪美红克死了丈夫。

到最后全村人都不愿意和她来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挑山为生

大儿子出生时就双目失明,另一对龙凤胎则年纪尚小。

从那时起,这个曾经温婉恬静的妻子和母亲,忽然之间就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生活的重压一次次凌迟着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儿子忽然染上了一场看似无法痊愈的顽疾,而她手中分文未有,哪里还有钱医治!

眼看着儿子苍白的脸孔日渐消瘦,汪美红痛彻心扉,最终不得不将家中仅存的那点儿粮食拿出去卖掉,换来一笔勉强够付诊费的钱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家中陷入了最为绝境的时候,汪美红无意中瞥见一则招聘挑夫的启事:只要应聘成功,每次挑100多斤的东西上山,就能获得四块五毛钱。

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救命的大礼。

当时齐云山上的寺庙正在修建,急需大量的沙石作为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一根扁担就这样承载起了汪美红挺起整个家庭的希望。

她开始了每天负重百余斤沙石的挑运工作,一趟一趟地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皮肉之苦,那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扁担压在肩上,皮开肉绽;可每每回想起三个孩子天真无邪的微笑,她就咬紧牙关,迈开沉重的步伐。

为了防止孩子们乱跑走失,汪美红甚至会把他们绑在桌腿上,一去一回竟看到满地狼藉的污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她还得挑运重达120余斤的煤气罐。

这般沉重的活计,就连壮年男子也难以应付,可是汪美红一日三趟往返,竟也全力以赴。

就这样,在艰难的条件下,她终于艰难地将三个孩子一一拉扯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女成才

母亲的愿望总是很简单,汪美红对三个孩子也只有一个最基本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快快乐乐地背着书包上学。

可是命运却从未对这个家庭手下留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重重困难,汪美红用她的顽强和坚韦战胜了一切。

三个孩子深知母亲的艰辛,所以都非常用功读书。

尽管大儿子出生时就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被残疾所击垮,而是自强不息地去上海学习按摩,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盲人按摩师。

而那对龙凤胎也都考取了名校,哥哥进入安徽理工大学,妹妹则考上了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美红的感人事迹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安徽一位卖馄饨为生、家境也不富裕的好心人王一挑,在看到这个顽强母亲的故事后,决定资助她的孩子们上学,直到大学毕业。

面对如此善意,汪美红没有贪心索求,她表示只要王一挑能资助一个孩子就足够了,另一个的学费她会靠打工来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美红和她的孩子们几经艰难终成佳话,这个令人敬佩的母亲先后被拍成了感人肺腑的话剧和纪录片《挑山的女人》。

当这个故事登上央视舞台时,现场主持人撒贝宁也被深深感动。

一家慈善基金会当即决定拿出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像汪美红这样顽强母亲及其子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友嫉妒

当汪美红的感人事迹被媒体广为报道后,她从一位默默无闻的农村妇女,一下子成了小有名气的"明星"。

本以为这会为她带来更多关注和资助,让她的生活好转,但事与愿违,这却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看新闻报道之后便生嫉妒心的村民,开始对她指指点点,妒火中烧。

其中最令人诟病的,就是那些误解了捐助款项的去向,以为汪美红个人得到了30万元巨款的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说汪家人现在捞到30万了,过上好日子了吧?"
"你们公婆可得把那30万要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村民开始纷纷跑到汪美红的婆家,大做文章地要求她的公婆把"捐助款"要回来。

有的人更是直接从中作梗,故意在汪家门口堆放杂物,阻挠她的出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家现在有钱了,就瞧不起我们这些穷亲戚了吧?"

"汪家女人就是个小人,祸害别人家破人亡!"

一些怀恨在心的村民,还在背地里编排是非,大肆诽谤汪美红的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谩骂和冤屈,汪美红虽然内心无比委屈,却也明白这是部分人对"钱"这个字眼产生的病态反应。

她只能感叹"眼红啊",生活终于好起来了,就开始引来嫉妒和是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汪美红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出名求荣,她付出艰辛的初衷,只是为了让全家人温饱。

可谣言总是比事实传播得更快,在一些人的误解和妒忌心理的渲染下,很快就在村里蔓延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的转机终于来临,汪美红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已小有成就。

大儿子在合肥买了房子成家立业,小女儿也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孩子们现在条件都不错,经常会给母亲汪美红汇钱资助,但她依旧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每次收到孩子们的汇款,她都会存起一部分,只留下维持基本生活开支的钱花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我就放心了,以后的路还很长,要为他们打点家用。"汪美红说,"我已经习惯了勤俭持家的生活方式,钱存起来备用总是没错的。"

齐云山的公路通了,运送货物不再需要人工挑了。

作为齐云山最后一位挑山工,汪美红在山上开了一家茶馆。

对于这个世界给予自己的苦难和磨难,汪美红从不认为是命运的不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她认为这都是生活中应该勇敢面对的考验。

正因为有了那些艰难的时光,才更能体会到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

后来,汪美红因为自己作为母亲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奉献,被黄山市妇联评为"黄山市十大杰出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获奖时,她动情地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母亲,我经历的苦难其实也无异于大多数人。只不过我选择了坚持,不为生活的磨难所击垮。苦难是日常,但只要坚持自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美红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饱含着她对生活的坚韧和勇气。

作为一个普通人,她生命中的种种际遇都曾是未知的考验。

然而,正是这一次次的勇敢面对和积极应对,才让她的生活不断向着美好的方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