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如果说“钱帛动人心”的话,那么,在中国古代,权势更是人人争夺的东西。

朱元璋在成为明朝开国皇帝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甚至当过乞丐和和尚,终日为生存而奔走。

但成为皇帝、坐拥权势后,他所追求的东西就上了很大一个台阶,而得到的东西更是不愿再失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秦始皇有把皇位传至万世的想法一样,朱元璋也希望自己和后人能一直稳坐宋朝的江山。因此,等到战事平息后,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就成了他努力的两大方向。

徐达是朱元璋的同乡,也是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很得他信任的将领,后来朱元璋登上帝位后,徐达被视为第一功臣,得到了很多的赏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其他功臣,徐达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要重得多,但他也不能取得多疑的朱元璋的完全信任,朱元璋后来亲自给他“出了一道考题”,那就是在徐达喝醉后,把他抬上龙床,静待观察他醒后的反应。

徐达也是一个机智的臣子,他醒后的做法最终救了他一命。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达与朱元璋的友谊

在朱元璋众多的臣子里,徐达是最早陪伴在朱元璋身边的人。

这是因为,早在朱元璋投身革命之前,徐达就凭借“同乡”、“发小”的身份,在朱元璋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朱元璋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但他最青涩、最美好的记忆,很可能就停留在他的童年。

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也就是如今安徽凤阳一带,是当地贫苦人家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家里排行第四,在族中兄弟里排行第八,因此最早的名字就叫做“朱重八”。

他的父母虽然没有能力给他带来好的生活条件,但他们却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了他照顾与关怀。兄长们也都对他很是友爱,因此可以说,撇开窘迫的经济不提,朱元璋的童年算得上是幸福的。

徐达作为他的同乡和发小,当他因故失去父母和兄弟后,徐达也会作为一种“补充”,填补进他空洞的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朱元璋不得不踏上起义道路而徐达仍旧留在老家的时候,两人本会因为时间、空间的拉大而渐行渐远。但当朱元璋奉命回乡募兵而徐达打定主意要跟朱元璋一起走后,他们就重新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关系。

之所以说更紧密,是因为在这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再停留在简单地存在共同话题的友谊层面,而是融入了立场、利益,转变成了一种更复杂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达是一位出众的武将。在跟随朱元璋踏上起义道路后,他一步步显露了自己在军事上的优秀才干。

他为朱元璋解除后顾之忧,他也为朱元璋纵马杀敌在前,可以说,朱元璋后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就有徐达的一份功劳。

这也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徐达大加赏赐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怀疑徐达的忠诚

然而,人的立场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成为皇帝后,徐达在朱元璋的眼里就不再是单纯的好友和战友,而是可能对皇权起到威胁的权臣。

徐达对此也有一定的认知。

徐达很早便投靠了朱元璋,对朱元璋的性格、行事风格有很深的了解,自然也清楚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等到朱元璋成了“君”而自己成了“臣”之后,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的身份和新的定位,拿捏准了和朱元璋相处的“度”。

哪怕他得到了一应功臣里最高的官爵、得到了丰厚的金银赏赐,还和朱元璋成了儿女亲家,他也从不居功自傲和仗势欺人,而是用小心谨慎、老实本分,努力向朱元璋展现自己的忠诚,以期能得到善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使得,当多疑的朱元璋为稳固自己的地位、对其他功臣下手的时候,他成了少数的“幸存者”。

但徐达也不是没有遇到过难关。事实上,他也曾遭遇过朱元璋的怀疑与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