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谈及大明,你会想到什么?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木工皇帝朱由校?是朱元璋对孙子朱允炆的偏爱?还是朱棣对自己侄子的憎恶?

还是说会想到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和亲。”的气节?

但是笔者相信,不论大家对明朝的初印象是怎样的,接下来笔者所说的这件事,大家一定都知道。没错,笔者今日想要向大家讲述的故事,就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发生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功篡位第一人

若要说起郑和下西洋,那就不得不先说说朱棣成功从自己的侄子手下夺取皇位这件事了。

朱元璋最得意的儿子是他的长子朱标,可是朱标却并不长寿,在陪伴自己的父皇建立了大明王朝没多久后便离世了。这让原本想要传位给朱标的朱元璋十分伤心。

没过多久,他便做出了一个让众人十分惊讶的决定。爱屋及乌的朱元璋决定绕过自己其他的孩子,直接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朱标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自己的皇祖父一路保驾护航之下,朱允炆在二十一岁的时候成功登上了皇位。这位年轻的帝王上位后便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其中有一项,也为朱棣的造反埋下了祸根。

那一项政策就是削藩,而且,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朱允炆削藩并不是从强到弱的削藩,而是从弱到强,一点一点地消除藩王。等到事情推进到最后,藩王中实力最强的朱棣便坐不住了,于是,他便发动了叛乱,这场叛乱史称“靖难之变”。

喜欢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历史上虽然有过众多的藩王叛乱的事件,但实际上他们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了,可是朱棣却是其中最不同的一个,因为到他那个年代为止,他是唯一一个夺权成功了的藩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历时四年的动乱中,死伤人数超过了五十万,到最后,朱棣更是带领着叛军直接攻入了皇城,若是建文帝朱允炆死在了那场动乱中,那么也就没有接下来的故事了。只能说,造化弄人,虽然朱棣成功夺得了皇位,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过得却并不舒心,甚至时刻有些如芒在背之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他攻破皇城时并没有找到朱允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朱元璋在离世前做的最后一样安排就是给朱允炆留了一条无人知晓的密道,以及几个能忠心护主的忠仆。一旦他的儿子们不再安分守己,发动兵变,这可以让朱允炆在不敌之时不必以身殉国,可以逃出生天。

也正是因为这样,朱棣无论怎么找都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而这,也一度让朱允炆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最神秘的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和下西洋

朱棣称帝后,时刻都在担心自己的侄子,那位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会不会率兵攻打回来。每每想到这个,朱棣都越发地觉得寝食难安,于是便开始了派人全国各地疯狂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可是不论派出多少人,走过多少地方,都没能找到朱允炆的下落,就在这时,关于朱允炆已经远渡重洋离开了大明的说法日益增多,这也让朱棣再一次萌生了找到朱允炆的想法。

为了掩人耳目,他公开任命郑和为使团正使带领船队出海向周围各个国家宣扬大明实力,以及暗中查探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最初的目的是怎样的,郑和下西洋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无与伦比的,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却不知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于哥伦布半个多世纪。

而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所走过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多达三十多个,其不仅走过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已知最远的地方甚至到达了东非、红海。

在展示了大明国力的同时,郑和也为大明带回了很多新奇的东西,极大程度上拓宽了当时人们的视野。同时也为大明军队的海上建设提供了指导性的思路和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麒麟“神兽”的出现

麒麟,作为上古神兽,一直被大家看作是祥瑞的代表,那么,能得到麒麟神兽的人,自然也会得到上苍的眷顾和认可。

数下西洋的郑和虽然没有给朱棣带回过朱允炆的消息,却在一次航海中为朱棣带回了上古神兽“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