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牙谷科创园。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牙谷科创园。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

5月8日,位于资阳市中国牙谷口腔孵化园C栋二楼的合纳智造(资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加紧装修,为下个月试投产做最后的准备。

上个月底,16个口腔产业项目在2024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上签约,合纳智造项目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新一批签约项目入驻,中国牙谷签约入驻企业累计达到115户,产品涵盖口腔设备4大类60余种、口腔材料5大类100余种。

从2016年起步建设,到现在口腔产业链完整度全球领先,中国牙谷是如何实现的?

抓龙头

全球行业100强企业入驻15户

“我们已在全球发布3款口扫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提到公司入驻中国牙谷4年来的发展变化,资阳联耀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贵建说。

作为一家专注于牙科数字化设备与软件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精尖技术型企业,联耀医疗2020年入驻中国牙谷,已成为中国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拥有无线口扫的企业,成功打破了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在中国牙谷,像联耀医疗这样的行业“尖子生”不在少数。在四川正美齿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经过模型修整、三维扫描、压膜、打磨抛光等工序后,每个月有近90万个隐形矫治器从这里产出。

“今年开年以来订单暴增,全年产量预计同比增长20%。”正美齿科生产部负责人介绍,公司是国内率先使用工业级3D打印机的口腔医疗器械生产商之一,目前共有58个产品系列,2023年产值达1.24亿元,在国内隐形矫治器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资阳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签约入驻中国牙谷的企业中,全球行业100强企业就有15户,包括全球隐形矫治器开创者爱齐科技、全球大型口腔设备及耗材研发制造企业盈纬达、牙科手机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的NSK和国内隐形矫治器市场份额第一的时代天使、中国第一家无线口扫企业联耀医疗、国内口腔线上销售额第一的牙易在线等。

强链条

不出园区就能找到上下游企业

5月8日,在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将刚在电脑上设计好的义齿修复方案信息导入系统。不一会儿,车间另一边的切削机开始启动,一个符合患者需求的种植牙基台被迅速切削出来。

恒和鑫是入驻中国牙谷的第一家企业。“当时还很荒凉,就我们一家企业。”回忆起入驻时的场景,恒和鑫办公室主任吕建东说,这7年变化太大了,现在入驻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配套也越来越成熟,不出园区就能找到上下游企业。

已有不少企业在园区内实现产业配套。四川博美星口腔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以前公司产品的组装材料必须从广东等地采购,而现在,当地已有多家企业为其配套。

产业链也在不断延展。四川乃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口腔CBCT(口腔颌面锥形束CT)为一体的本土企业,该公司不仅完成口腔CBCT的国产替代研发工作,近期还将口腔CBCT应用到宠物CT上。“我们是牙谷第一家研发生产宠物CT的企业,首台产品计划今年7月下线。”该公司总经理刘兴元介绍。

当前,中国牙谷内企业产品覆盖口腔产业主要门类,形成“头部企业+品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口腔销售企业”的完整口腔产业链。

优生态

打造“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

我国口腔产业市场巨大,行业前景广阔。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分析,到2030年,中国口腔产业规模预计达到4200亿元。目前,全国多地均在抢抓机遇发力口腔产业赛道。

已成长为全国最大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基地的中国牙谷,面对激烈竞争,如何更进一步?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牙谷战略发展顾问俞光岩认为,只有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才能积累发展优势,推动产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当前,中国牙谷已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牙谷研发孵化中心和中国牙谷科技创新中心,多个研发成果在中国牙谷转化;组建“中国牙谷智库”,张志愿、王松灵、赵铱民、周学东等10余名院士专家被聘为中国牙谷战略发展顾问或委员。

资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文表示,为打造“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平台,当地配套出台相应的研发孵化奖补政策、组建医疗器械专项基金,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成本、技术、合规、人才、信息、市场”的需求,促进校、研、企成果转化。

近年来,当地从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服务出发,围绕“入园企业办事不出园区”、打造“中国牙谷”优良营商环境工作目标,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专、精、全、快、省”服务体系,着力推动“中国牙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四川省口腔医学会会长周学东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在研发孵化、公共实验、中试孵化、检验检测、申报服务等方面发力,帮助“中国牙谷”做强检验检测核心竞争力、做大口腔产业规模,打造继欧洲、北美和日韩后的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