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下旬,大棚蔬菜陆续拔园。拔园后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土壤消毒,一般有1个-2个月的时间,菜农应根据自己大棚的实际情况,提前计划好土壤消毒的最佳措施,做到胸中有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进行土壤消毒?

作物种植过程中,特别是重茬种植时,土壤三大问题特别突出,一是土壤中病原菌不断积累,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直接导致作物烂根、死棵、甚至绝产。二是随着化肥大量使用,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导致作物根系不发达,黄叶早衰,产量大幅度降低。三是连作引起自毒物质积累,作物长势差,衰败早。

土壤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一些农艺措施或物理措施能得到有效缓解或解决,如种植抗病品种、部分蔬菜采取嫁接技术可以高抗土传病害、轮作换茬可以减少病原菌的基数、增施生物菌肥和有机肥能减轻土传病害和盐渍化的发生等。但是各地大棚施肥习惯不同,种植作物不同,土传病害和盐渍化的种类、程度也不同,因此要因棚制宜,采取适宜的措施加以解决。

1年-2年新建成的大棚,土传病害和盐渍化问题不突出,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结合深翻地的措施进行改善。定植时,穴施药剂和蘸盘可大大减少烂根死棵现象。

3年-5年的大棚,一般土传病害和盐渍化中等发生,蔬菜烂根和黄叶早衰现象不同程度发生。这样的大棚单纯依靠生物菌防治烂根死棵效果较差,应该多措并举,综合预防病害的发生,如高温闷棚结合氰胺化钙、棉隆等熏棚,能有效预防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结合嫁接和抗病品种,预防死棵的效果会更好。土壤盐渍化要减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最好进行轮作换茬或种植一茬绿肥作物(如苜蓿、菠菜、玉米等),必要时采用大水压盐措施。

5年以上的大棚,连作障碍有的已比较严重,尤其是10年左右的,常有黄叶、早衰、烂根、死棵现象,伴有土层表面有白色或红色物质。此时使用常规方法消除盐渍化和土传病害效果较差,往往事倍功半。解决盐渍化首先要深翻地,起垄作畦,然后灌大水,通过水的淋溶作用将盐带入土壤深层,每年一次。结合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大幅减少化肥用量,效果会更加突出。土传病害十分严重的,高温闷棚结合土壤消毒剂处理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丨吴荣美

校版丨马东亮

审核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