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广西桂林市某客车公司与吉林省某旅游公司因购车合同引发了一场买卖纠纷。双方原本应该是合作伙伴,客车公司要求旅游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购车款及违约金,而旅游公司则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履行义务。面对这种情况,客车公司将旅游公司起诉至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案件进入执行阶段,恰逢三年疫情,旅游公司的经营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被执行人一直以经营不善无钱可还为由,无限期拖延还款,导致违约金越滚越高,被执行人索性“摆烂”,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一波三折

在此之前,象山区法院执行团队已多次来到延吉,推动案件进度。本着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执行法官先礼后兵,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约谈和解,但被执行人以“日子不好过”等理由推诿拖延,最后干脆摆出一副“要钱没有,要车有本事就来拖”的态度。执行法官眼看好言相劝不成,决定加大执行力度。

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被执行人购买的客车停放在延吉市某停车场。然而,由于车辆流动性强、易于隐蔽,实践中往往难以实际控制。即使控制以后还涉及到后续停放场所等等问题,此外跨省执行往往面临诸多难点和痛点,需要多方协调。得知车辆踪迹后,象山区法院执行法官火速与千里之外的延吉市法院取得联系,向延吉市法院申请协助执行,两地法院共同谋划布子“一盘棋”。安排妥当后,象山区法院执行团队随即迎难而上,远赴千里之外的吉林省延吉市执行,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执行现场

本次执行活动经过两地法院多次分析沟通,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扣押方案,决定牺牲干警的休息时间,等到下午五点趁着夜幕降临火速出击完成扣押任务。当法院执行团队循迹到达客车停放场所时,旅游公司负责人早已等候在现场,同时在现场等候的还有十几名闲散社会人员。初次“交锋”,旅游公司负责人仗着人多势众,拒绝交出车辆钥匙,拒不配合执行程序。在两地法院配合联动下,执行法官及法警们并未被对方气势唬住,而是先义正词严地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随后宣布了扣押车辆决定。在场法警随即为车辆贴上封条,要求被执行人配合扣押程序。该旅游公司负责人到底还是震慑于法律的威严,态度逐渐收敛,顺从地配合了车辆的扣押工作,并主动将车辆钥匙交给了申请执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四台旅游客车已顺利扣押,并暂时停至申请人提供的停车场。还有一辆客车尚在移动状态。次日清晨,法院执行团队顾不上休息,一鼓作气将最后一台“漏网之车”也扣押到案。本次执行行动共计成功扣押旅游客车五辆,做到了可执行财产应执尽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扣押工作完成后,象山法院执行法官及时组织双方在延吉市法院的调解室内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同意处分其名下客车,并与申请执行人对车辆价格达成了一致意见。后续,象山区法院将会对涉案客车进行挂网拍卖,加大财产处置变现力度,对可供执行的财产及时启动变价处置程序。

本次跨省执行行动成功的背后,是两地法院干警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不仅提高了执行效率,也增强了执行的威慑力。象山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强涉企案件执行力度,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做到应执尽执,持续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作者:张馨予 唐文超

编辑:唐柳丽

校对:戴嘉隆

初审:马贵君

审核:李思亲

图片来源:张馨予

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法院

象山法院新媒体团队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