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的南昌,

阳光明媚,微风和煦。

抚河故道,水流潺潺向北,注入鄱阳湖。

依水而建的谢埠老街古朴幽静,

街道两旁的老建筑带着历史遗迹,

无声述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1949年5月22日,陈赓所部第13军第37师在谢埠与敌军艰苦鏖战,打胜了“解放南昌的最后一仗”。当天,南昌全面解放。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穿越历史的惊雷、时代的风浪,“军旗升起的地方”终于重获新生,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一页。

75年物换星移,75年梦想催征。

这75年,是一幅南昌人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的奋斗画卷,更是一部南昌城风云激荡、翻天覆地的发展宏篇。

这75年,与新中国同龄的新南昌,将红色血脉的赓续化作长风破浪的云帆,与全国人民一同奋勇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雅克-18)由洪都机械厂研制生产并在南昌首飞,结束了新中国不能自行制造飞机的历史;

1957年11月30日,新中国第一辆三轮摩托车在洪都机械厂组装完成,被命名为“长江750”;

1958年4月25日,新中国第一辆柴油轮式拖拉机在江西拖拉机厂制造成功,被命名为“八一”万能拖拉机;

1966年12月,新中国第一批海防导弹由洪都机械厂研制成功,开始为我国国防事业建功立业。

翻开历史篇章,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南昌就是勇于创造发展奇迹的热土,在每一个奇迹的背后,是英雄城儿女“敢为天下先”的生动实践。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人民砥砺奋进、继往开来,不断用实践证明,这里不仅有创造新中国工业史上众多“第一”的辉煌过去,更有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自信。

自信源自实力实干、笃志笃行。

产业是经济之本,在奔涌而来的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浪潮中,谁抢抓到先机,谁就赢得未来。

2016年1月8日,由南昌大学、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打破了美、日技术垄断,其硅衬底黄光LED电光转换功率领跑全球。

如今的南昌,LED芯片产销量全球第一,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全球第一,电子信息全产业链营收突破2400亿元;集聚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规上企业近200家,汽车及装备全产业链营收突破2000亿元;洪都航空、济民可信集团等24家企业入选省级“链主”企业名单……“4+4+X”新型产业体系集群发展、链式延伸,扛牢了“制造业立市”主战场大旗,让“南昌制造”欣欣向荣、再展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信源自创新开拓、上下求索。

无论是传统产业乘势而上,还是新兴产业蓬勃生长,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行走在赣江两岸,创新主体生机盎然,创新平台星罗棋布,创新资源快速集聚。

这是着眼当下的生产力“焕新”——

在南昌海立电器的高端空调压缩机生产线上,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拧螺栓,每7秒钟可装配一套产品;在传统针纺企业众拓制衣的“5G+智慧工厂”,AGV(无人搬运)小车沿着设定路线奔走穿梭;在江铃汽车富山工厂,焊装自动化率达到98%;江西国药等1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聚焦前沿的“换道超车”——

红谷滩区持续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加快规划元宇宙、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南昌高新区聚焦智能终端赛道,全力建设“南昌数谷”;南昌经开区加快推进赣鄱数据湖建设,聚力打造大数据和云计算高地。

这是蓄势未来的积极谋划——

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8个、重点实验室179个;成立南昌市新型研发机构联盟;复合半导体江西省实验室建设启动。在美丽的瑶湖畔,南昌科学岛的南昌实验室项目不仅打响了我省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第一枪”,更将为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注入强劲科创动力。

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从制造到质造到智造,从建链到强链到建圈,南昌产业发展持续迭代升级,意气风发迈向广阔未来。

(二)

大道同行,赣水奔腾。

解放当天,赣江上传来一声巨响,南昌唯一一座跨江大桥被国民党夏威兵团弃城西逃时炸毁。12天后,大桥经抢修恢复通行,不久被命名为八一大桥。

如今,创造了世界最大跨度时速350公里公铁混层合建桥梁等六项“世界纪录”的隆兴大桥与八一大桥、英雄大桥、复兴大桥等“十五桥一隧”横跨赣江,气势如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5年筚路蓝缕。从8.28平方公里到355.6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增长42倍;从136万人到656.8万人,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翻了超两番;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从滨江老城“偏居一隅”到以江为轴“大鹏展翅”,南昌拉开框架、拔节生长,版图换新篇,处处换新颜。

英雄城以何底气开疆扩土,又以何手笔将蓝图变为实景图?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千年来南昌交通便利,牢牢掌握“昌盛之地”的先决条件。

承古拓今,南昌以“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加快织密现代立体交通路网。

向外,锚定“空、铁、公、水”全面发力,加快推进昌九高铁、昌北机场三期、姚湾综合码头、龙头岗综合码头二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内,四条地铁线连成网、快速路从稀到密。南昌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在中部六省会中排名第一。“城市不限号,交通不拥堵”成为南昌新名片。

“米”字型高铁网呼之欲出,10分钟内上骨干道路、30分钟内上高速路、60分钟都市圈可达,外联内畅正为南昌铺就发展“快车道”。

——城市升级,重在攻坚。

赣江之上,六坝共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为江西振兴“黄金水道”提供有力支撑。

中心城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面子”“里子”两手抓,城市更新有颜值有内涵、有乐趣有温度。

街头巷尾,“胡子工程”一一销号、“断头路”逐条打通,城市潜力充分释放,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城市生活更舒心、更便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筑圈出圈,协同发力。

领跑南昌都市圈,南昌健全省市县联动机制,加强产业协同、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立足中部,南昌深化与周边兄弟城市的合作交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际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共建“长江链”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服务平台等。

跳出中部,南昌突出对接联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及海峡西岸城市群。向南,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7市合作,签署68项协议;出海,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参与28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今天的南昌,是唯一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是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与伟大时代同行的75年,南昌坚持以城与人、城与城的亲密互动,实现发展速度、城市温度的融合共赢,将一张张宏伟蓝图变为百姓可见、可触、可感的美好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春去夏至,南昌东郊的鲤鱼洲天蓝水碧、草木葱郁,广阔的田园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映成趣,绘成一幅宁静悠远的诗意画卷。

谁能想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里曾是鄱湖边的一片滩涂。从乘船出行、草塘荒洲,到绿荫隧道、稻香果甜,再到如今“全世界离白鹤最近的地方”……时光流转,这座湖畔小镇从历史深处走来,露出全新的靓丽姿容。

“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地处五水之尾、鄱湖之滨,赣江穿城而过,“江湖”纵横是南昌这座城市最鲜明的特征。从治水、理水走向戏水、亲水,一部“水文章”写就了南昌城市现代文明的发展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在西郊梅岭风景区,四季层林尽染;在城北象山森林公园,白鹭翩翩起舞;在城市屋隅,“口袋公园”见缝插绿,人们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构筑起南昌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和最突出的亮色,让南昌成为近悦远来的宜居宜业家园、休闲度假乐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绿水青山间抉择发展,南昌用“绿色”撬动未来产业,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谁?怎样的发展才是民之所需?”

今日南昌,水清岸绿、景美业兴,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指引下,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四季果蔬、农旅民宿”等生态富民产业走实走稳;抢抓“双碳”机遇,发展绿色金融,经济发展“含绿量”“含新量”不断刷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南昌,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家门口就有名校名师,社区就能照护“一老一幼”,便民服务一刻钟可达……生活在南昌,幸福的模样清晰而生动,来昌留昌就业人才纷至沓来。

今日南昌,以城市之名,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厚植人文底蕴。以“八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滕王阁、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为代表的古色文化,以珠宝街、大士院为代表的商贸文化推陈出新,城市文旅品牌得以重塑;大型演唱会、音乐会、戏剧话剧展演等演出活动多点开花……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古老南昌迸发出新活力。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

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全力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再创佳绩、勇立新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回首来路,我们步履坚定,走过千山万水;眺望前方,我们满怀信心,未来风光无限。

75年风华正茂,英雄城正青春!

进贤县融媒体中心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791-85670123

投稿邮箱:

jx5622461@163.com

3071152283@qq.com

来 源:南昌发布

编辑:李翔

初审:杨春华

复审:万朝晖

终审:周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下方点一个“在看”

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