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默剧影视明星卓别林,一生爱好和平,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反战讽刺电影。

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之后,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在花山别墅宴请了这位享誉盛名的喜剧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传中

宴会结束之后,卓别林主动向周总理要了一篇来自中国的茅台酒,而周总理的回应让人暖心,这两位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怎么会在一起吃饭?周总理又是如何回应卓别林的要求呢?

喜剧电影大师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伦敦,在英国汉威尔的济贫学校读书,尽管卓别林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却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很早就接触到了剧团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传中

年仅十岁的卓别林,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主动参加了少年剧团,接受系统的舞蹈和表演学习。

不过,在卓别林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作为家中经济支顶梁柱,却突然病逝了,卓别林不得不停止了表演学习,开始打工赚钱。

他当过街边的卖花童、报童,走街串巷,见识了不同的人,也在理发店当过打扫的小工、学徒,医院的杂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传中

但这些工作都不稳定,他还在玻璃厂和印刷厂当工人,这些工人学徒的经历,让卓别林亲身接触了资本家压榨工人的经历,也为他后来的电影拍摄打下了经验基础。

几年后,卓别林的哥哥出海回到家,卓别林可以减轻许多经济压力,在哥哥的支持下,他开始追求梦想,进入了剧团演出。

就这样,卓别林在舞台剧当中,出演了一个小报童,他在舞台上表现出对艺术的惊人天赋,常常逗乐台下的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传中

十七岁的时候,已经有好多年表演经验的他,成为剧团中主要的演员,成为了剧团的喜剧担当,前途无量,收获了无数的粉丝。

因为有家人的支持,也有对表演的热爱,卓别林积累了无数的素材,也凭借剧团的表演攒了一些钱之后,他自己创办了一家电影制片厂。

在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卓别林以此为背景,通过自己曾经的工厂工作,他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家喻户晓的喜剧电影,《摩登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传中

并且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无数的奖项,这部电影充分讽刺了资本家对于工人的压榨、凌辱,无休止、无底线的提高劳动强度。

这样的丑恶嘴脸,被卓别林形象生动的搬上了银幕,又通过诙谐搞笑夸张的演绎方式,将工厂工人无奈又艰辛的形象,以一个拧螺丝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部电影收获无数好评,电影中的螺丝工人最终难以忍受工作强度和压榨,直接精神失常,在诙谐幽默中无不表现着对资本家的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传中

曾经的工人经历,让卓别林对于底层工人有着深深的同情,他反对压榨,也反对战争。

在卓别林的很多电影当中,都有一个比较鲜明的形象,那就是他手拿拐杖,穿着搞笑的大皮鞋,黑西装,走起路来像一只摇摇摆摆的鸭子。

卓别林毫不介意用这样看似不太聪明的形象去演绎,因为他认为,幽默是离不开讽刺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很容易能够接受,没有代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传中

在卓别林的电影上映同时,希特勒上台了,整个世界陷入了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

反对战争爱好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犯下了滔天恶行,无数人陷入流离失所的战争险情中,卓别林对此感到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传中

尽管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电影明星,受人尊敬,但他对深陷战争的人民感到同情,也一直忘不了曾经穷苦时期的自己,是如何在资本家手下艰难工作的。

本就出身底层的他,对战争深恶痛绝,于是,卓别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白热化的时期,上映了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并这部电影,大胆又直接的讽刺了希特勒。

这部电影就是《大独裁者》,在影片中,卓别林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犹太人理发师查理,一个是发动战争的大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