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耶伦日前就中国电动汽车等领域产能发表了一些言论,就是我们媒体上所说的“不当言论”。5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炒作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完全背离客观事实和经济规律,本质上是保护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发言人一针见血,直接指出其本质是“保护主义”。

看来老美有点虚......虚,才需要保护,不是吗?

不过,中国也的确有一些让人看不懂的地方。

据传近日无锡某新能源车厂闹了点动静,因为实行四班倒、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引起工人强烈不满——工人强烈要求工厂恢复夜班等原有工作制度。

你没看错,他们在争取恢复加班的权利。

他们的薪酬模式是:底薪2490元+加班费,按劳动法计算加班费;绩效奖+全勤奖等;表现优异可评月度、季度、年度优秀员工,并给予奖励;享受五险一金;饭补190-390/月(根据出勤补贴);综合工资5000-6500元左右。

美国新能源巨头特斯拉时薪约22元,碰巧的是,这家新能源车厂的时薪也是22元左右。不过前面的那家是美元计价,换成人民币是159元,是我们的7倍。

7倍就7倍,国情不同,我们不眼红,所以工人们争取的不是“时薪”涨价,而是希望每天能多干几个小时,挣点加班费,提高一点“日薪”。

这个要求很过分吗?

我看不过分。

耶伦觉得这很过分。因为她清楚,这种低人力成本优势对美国汽车产业来说是致命的竞争压力。

美国汽车工人吃香的喝辣的,惯了;我们汽车工人加班挣钱,也惯了。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非常复杂——美国搞保护主义,本质是在保护他们的高福利。但是,我们的低成本优势是不是另一种保护主义呢?

因为这种优势让我们的新能源车具有巨大的竞争力,等于保护了整个产业;如果因此能打败美国汽车产业,也许我们的汽车工人能笑到最后,美国汽车工人总有吃不到香的、喝不到辣的那一天。

这是我们的传统,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牺牲一些什么得到一些什么,看着既苦情又励志。

但美国也不傻,如果我们一直走这条路,他们会关上市场的大门,所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

最好的方式,也许是我们可以慢慢提高一些薪资,同时提高研发能力,通过精益管理和技术创新增加新能源车的竞争力,让美国有点不爽,又找不到茬儿。

当年日本和韩国的油车就是这么打入美国市场的。

也就是说,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拿得上台面的优势,但不至于把对手逼上绝路,大家一起赚钱,这样的生意才做得长久。

因此,无锡那家新能源车厂,如果工人想加班,就安排几班吧——否则老美除了说我们“产能过剩”,还要说我们“劳力过剩”。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过剩的东西都不值钱——包括劳力。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