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崛起50余家生物医药“新势力”

李沧区聚焦产业创新“关键点”,依托园区载体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

在位于李沧区耀洲·新经济产业园的青岛彩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时下,正全力以赴为其核心产品——组织工程角膜的临床前动物实验做准备。在国家863课题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支持下,彩晖生物首席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角膜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樊廷俊教授成功突破组织工程角膜体外构建所必需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产学研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耀洲·新经济产业园(张鹰 摄)

公开数据显示,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国有角膜病患者3237万人,其中角膜盲患者400余万人,且以每年10万—15万人的速度在增长。目前,治疗角膜盲主要通过角膜移植手术,由于捐赠角膜有限,先后出现了人工角膜和无细胞生物角膜等角膜替代物,但这两种角膜替代物不具备正常角膜的组织结构,只能如“创可贴”般恢复视力,无法修复损伤组织,因此也无法应对眼压过高等问题。

“我们现在的技术可以实现一副捐赠角膜的细胞通过体外扩增,获得可供数十万例手术使用的人角膜组织细胞。”青岛彩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峻崧告诉记者,组织工程角膜包括人角膜细胞、载体支架和体外构建技术三要素,樊廷俊教授成功研发出利用新鲜猪角膜制备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的方法,利用这个支架把细胞接种上后,便可构建出组织工程角膜,最终实现替代并修复缺损角膜组织的临床治疗效果。

张峻崧告诉记者,基于现有专利技术,企业已启动了新产品开发计划,包括新型组织工程角膜核心产品以及角膜术后护理品等配套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无限期待”。

彩晖生物所在的耀洲·新经济产业园,是李沧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2020年的山东省重点项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首批优选项目,这里是城市核心区域产业园的典型代表,可供企业开展办公、研发及生产制造等活动,园区内的工业楼宇最高层高可达6米,承重800公斤/平方米,单层最大延展面积可达13500平方米。彩晖生物选择落户于此,便是看重园区的层高等条件,并在此建设了目前全球唯一的人角膜内皮组织细胞库。

不同于正在加紧成果转化的彩晖生物,产业园内的青岛九维医学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医院整体化建设的主力军。作为一家集智慧医疗服务、医院整体化设计与建设、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及医疗创新转化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九维医学2023年营收达3.7亿元。目前,企业主攻科研仪器及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加快推动国产医疗器械从低值耗材向高值耗材的转化。

“我们现在已经研发成功并生产了两个三类医疗器械和两个二类医疗器械,以及一些科研仪器。”九维医学副总经理胡凯淇告诉记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经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专家工作站,将医学创新转化和场景生态相结合,打造产学研转化样板示范新高地。

“像彩晖生物、九维医学这样的生物医药类企业,园区已先后入驻50余家,涵盖了生物医药领域多个方向,产业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园区负责人宋成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园区还在加紧建设华奥健康细胞小镇、国工新钻、李沧区中心医院等。

作为李沧区聚力做优做强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已在这里蓄能成势。“我们坚持深入企业一线、主动靠前服务,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力求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李沧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李沧区将继续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关键点”,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聚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描绘生物医药产业链新图景,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产业基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