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不自觉地忽视空间,甚至在某一个地方居住久了,就习以为常,对空间的变化没有太多感触,也不会大惊小怪。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忽视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间对人有着至关重要作用,不但涉及生存,而且涉及发展。人是生活在三维空间的动物,不但有长和宽的概念,而且还有高度的概念。而生活在二维空间的动物诸如蚂蚁、蛆虫等似乎只有长和宽的概念,没有高度的概念。即便蚂蚁在树干上爬,在墙壁上爬,也认为自己在平地上爬,并不会认为“高处不胜寒”。人就不同了,到了高处会害怕,到了洞穴就觉得安全一些。人住在建筑里,无论是低矮的茅草屋还是高楼大厦,都能认识到空间的重要性。有了休息的空间,才能安稳睡觉,第二天保持旺盛的精力。倘若没有休息的空间,人们整天奔波劳累,就会疲于奔命,甚至根本无法长久发展。作为一个正常人,要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看自己有没有空间活动,有没有空间睡觉,然后才能说这样的空间是否舒适,是否还有更舒适的空间。

古人大多是农民,住的房子比较破旧,有的甚至住在低矮的茅草屋里。杜甫写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了茅屋被风吹的惨相:“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经历“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心力交瘁,只能住在茅草屋里。夜里下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即便如此,他还心忧天下,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声。可是,过了数百年,杜甫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天下还是不能“居者有其屋”,而是很多人买不起房子,即便咬牙买房,也要贷款,成为房奴。但人们还是要奔着房子努力,因为房子是居住的空间,也是全家老小在一起的空间。没有房子,只能租房子住,却并不是长久之计。或许,人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深,要不惜所有的积蓄,用来买房子吧。

开发商抓住人们的心理,开发了很多楼盘,以至于房地产业一度成为支柱产业。到现在,房子不涨价了,房地产库存太多,却不能立刻处理干净。能买得起房的人疯狂买房,买了好几套,而买不起房的除了贷款买房,就是等待。人们都在寻求居住空间,哪怕只是城市蜗居,也要买一处。楼房最大限度利用了空间,本来能盖一处房子的地方盖起了高楼大厦,让空间利用效率大增,简直是成倍增长。人们购买了楼房,就要在里面居住,等于购买了居住空间,而不是购买了地皮。即便如此,居住空间也不是永久性的,而是购买了一定的年限。过了那些年限,人们就要续费购买或者重新购买了。看来,房地产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人们只是购买了空间使用权,而且有一定的年限。为了这样一点空间,很多人付出了一生的积蓄。那么,这样的空间值不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似乎觉得值,因为买了以后就等于进入了城市,成了城市人,享受城市空间诸多便利。城市空间被利用得淋漓尽致,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即便是街心公园也被一些高楼挤得有些逼仄。而城市广场正在被蚕食,被高楼大厦挤占地盘,被一些镂空的墙体或植物墙隔开,人们只能在相对广阔一点的空间活动。即便是公园也被条块分割,弄得人们只能在里面走来走去,或者一小撮人在一起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却不会出现大规模集会的现象。按理说城市广场就是让人们自由发表看法、集会的地方。可是,广场空间被利用之后,就没有了谁来发表个人看法了,也没有什么集会了。人们都被资本驱使,要挣钱养家了。很多人连房贷都还不上,哪里还有时间读书、思考呢?就更别提集会了,没时间,无利可图,甚至得不偿失,还不如专心挣钱呢。

居住时间长了,房间的空间就会被忽视,人们经常到广场或公园玩耍,就会忽视广场或公园应该具有的广阔空间,到工厂或单位工作时间长了,也就会忽视工作空间的正当性问题。工厂有大厂房,有小车间,有流水线生产,有小手工技艺。在高大宽敞的厂房里,工人会感觉好受一些,只要没有工头和资本家的压榨,工人应该工作不错。在狭小的车间里,工人可能会感觉不好受,但为了挣钱,只能适应。而在单位也是如此,职员们在宽敞的空间里会感觉心情舒畅,而在小小的工作室,会感觉憋闷。城市居住的人也是如此,在高楼大厦生活久了,就要出去旅游,不然就会感觉憋闷。

人就是这么回事,看惯了的东西容易引发审美疲劳,需要调节一下,尤其要变换空间,换了环境,看到不同的景物和人,就觉得新鲜。其实,生活久了的空间只是被人们忽视了,而不一定不新鲜。没到过城市的农村人,到了城里人生活的环境,就觉得很稀奇,而且喜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而城市人却喜欢到农村生活,是不是一种空间认识的悖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忽视空间,有审美疲劳的因素,也有被资本和权力改写的因素————只是广场被条块分割,公共空间变成盈利空间,就可以看到空间的概念已经被改写了。于是,人们的思想渐渐也被改写了,当然忽视了空间,甚至忽视了自己的人生,只知道挣钱、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