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经话题#

? 有一种观点认为,深圳是最近这十几年来

最没有进步

的城市,因为它没有培养出知名的新企业,只是在吃华为、腾讯、平安、比亚迪等企业的老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

有意思的是,这类观点颇具市场,乍一听确实“是这么回事”,颇具欺骗性,其实这观点大错特错,完全经不起推敲。且听笔者

Messon财知道

慢慢道来。

一,深圳是“最没有进步的城市”吗?

该观点认为,深圳是最近十几年来最没有进步的城市,我们姑且从2010年起算,看看深圳到底有没有进步。

看看深圳经济总量和排名单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

2010年,深圳市实现GDP约10069亿元,排名全国第四,位列上海、北京、广州之后。那一年,北上广三城和苏州的GDP分别是上海17915亿元,北京14964亿元,广州10640亿元,苏州9180亿元,深圳相当于上海的56%,相当于北京的67%,相当于广州的95%,相当于苏州的110%。

2023年,深圳市实现GDP约34606亿元,排名全国第三,位列上海、北京之后,超过广州。这一年,北上广三城和苏州的GDP分别是上海47218亿元,北京43760亿元,广州30355亿元,苏州24653亿元;深圳相当于上海的73.3%,相当于北京的79.1%,相当于广州的114%,相当于苏州的140%,占上海和北京的比重明显上升,同时大幅度超过广州和苏州。

从2010年到2023年,深圳市GDP增长2.53倍,排名从全国第四跃居全国第三,GDP占上海的比重从56.2%提升到占比73.3%,足足提升了17个百分点。深圳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上海、北京、广州、苏州等四座顶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说深圳是最没有进步的城市,那么比深圳慢得多的北上广苏,又该如何评价?

二,深圳培养企业没有进步吗?

该观点认为深圳市没有培养出知名的新企业,只是吃华为、腾讯、平安、比亚迪等大企业的老本。

这观点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你对标华为投资、腾讯控股、比亚迪股份、招商银行等头部企业,深圳这些年确实没有能够比肩这些头部企业的新企业。

但是,深圳培养市场主体的成绩完全不逊色于其它任何兄弟城市。

1,“老企业”的进步,本身就反映了深圳市场主体发展的进步,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做广做深,其社会意义与新创办一家千亿营收的大公司并没有本质区别。今天的华为、腾讯、比亚迪、招商银行,早就不是2010年代的华为、腾讯、比亚迪、招商银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投资2010年营业收入1825亿元,净利润238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

腾讯控股2010年营业收入196亿元,净利润80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6090亿元,净利润1152亿元。

比亚迪2010年营业收入467亿元,净利润25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6023亿元,净利润300亿元。

招商银行2010年营业收入864亿元,净利润258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3391亿元,净利润1466亿元。

这四家公司2010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352亿元,净利润合计601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合计22546亿元,净利润合计3788亿元。它们的进步,本身就是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在2010年的财富世界五百强榜单上,深圳只有2家企业上榜,而2023年度世界五百强榜单,深圳有12家企业上榜。这是显而易见的进步。

3,根据通报,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登记的商事主体累计达到422.6万户——

2010年还不足100万户,13年增加了320多万户

。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61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8600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742家。深圳市重点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结果相当明显,虽然限于行业发展规律暂时没有千亿元营收大牛,但是细分行业龙头仍然有非凡的市场价值和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深圳2010年以后诞生的知名企业

笔者所能想到的,深圳2010年以后诞生并做到了相当影响力的企业包括:

微众银行(2014年)

荣耀终端(2013年)

传音控股(2013年)

喜茶(2012年),奈雪(2015年)

优必选(2012年),速腾聚创(2014年),类似企业有一批

华星光电(2009年11月)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里,您还会觉得深圳是最没有进步的城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