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蒙古地区以戈壁沙漠为参照物,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漠北蒙古、漠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

漠北蒙古相当于现在的外蒙,漠南蒙古则是内蒙,至于漠西蒙古则是新疆北部、部分中亚地区。

1644年,清军入关的那一年,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诞生了一个小娃娃,名叫噶尔丹。噶尔丹准噶尔部首领的第六子,老爹也不指望他继承家业,从小就把他送到藏区去学习佛法了。

这一去就是20年左右,直接把噶尔丹变成了一个学识渊博、地位崇高的人。不过不出于意外,准噶尔首领的位置跟噶尔丹是没啥关系了,因为当时准噶尔的首领是他的哥哥僧格。

结果还是出意外了,1670年,正值壮年的僧格被对手所害。27岁的噶尔丹,立马继承大位,成为了准噶尔部的首领,开始了他辉煌且烂尾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噶尔丹对沙俄的态度,与父兄都不同。

沙俄是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欧洲国家,本来和亚洲草原各大部落就没啥瓜葛。奈何从16世纪开始,沙俄便翻越了乌拉尔山脉,灭掉了西伯利亚汗国。

而且在东欧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蒙古旗下的汗国,也相继被沙俄所灭。他们灭了西伯利亚汗国后,还想往东征服布里亚特部的外贝加尔地区。

因此蒙古人对沙俄非常不爽,准噶尔部在噶尔丹父兄时期,也时常与沙俄交恶,甚至扣押他们的使臣。

噶尔丹继位以后,局面发生了变化。

  • 过去不少准噶尔属民被沙俄掠取,为此噶尔丹的父兄非常恼怒,要求沙俄交还属民,否则将武力解决问题。噶尔丹却一反常态,主动写信给沙皇,表示这些属民既然愿意归顺沙俄,那就是沙俄的子民,和准噶尔就没关系了。
  • 过去噶尔丹的哥哥僧格,为了要回属民,曾经打算扣押沙俄出使清朝的使臣。结果噶尔丹不仅没扣押这些使臣,反而好酒好肉地招待人家,还让他向沙皇传达准噶尔的友善,希望两家能友好互市。
  • 噶尔丹的父兄,是不允许俄国人进入准噶尔的势力范围的。结果噶尔丹却大手一挥表示:你们随便来,随便走,从我们这儿借道前往清朝,一点问题都没有。同时他还下令,禁止任何准噶尔人与俄国人发生冲突。
  • 噶尔丹甚至主动派遣使者前往莫斯科,表达自己对沙皇的敬意,同时希望双方的军队,在边境能和睦相处。

从1671年到1685年,噶尔丹每年都会派人带着礼物,前往沙俄各地打点关系。

总之噶尔丹的一系列一反常态的操作,不光让准噶尔的人侧目,就连沙皇也犯起了嘀咕:这家伙究竟要干啥?

不管咋说,噶尔丹表现出友好的一面,沙俄肯定要接着。很快沙俄就明白了噶尔丹的意图,噶尔丹是希望在统一蒙古各部的路上,得到沙俄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噶尔丹的目标是成为下一个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不仅定义了蒙古族,而且还创造了蒙古最辉煌的一段历史。那时候北方游牧民族只要愿意,都能够被编入蒙古族的序列当中。

所以说蒙古族是一个概念比较宽泛的民族,他们内部还分成了很多部落。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蔑儿乞部、泰赤乌部、科尔沁部、土谢图汗部等。

这就是成吉思汗的伟大之处,纵然实力强盛,依旧选择兼容并包。实际上也正是这种兼容并包的态度,才让成吉思汗的军队实力强盛,毕竟蒙古各部的人口都不太多,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干翻这个世界。

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去世以后,其实已经走向了分裂。等到元朝被朱元璋赶到北方以后,再一次走向分裂,北元时期,主要分成了鞑靼、瓦剌和兀良哈。

此后即便有也先、达延汗等猛男崛起,但也只是一时之雄罢了,并没有真正完成蒙古各部的统一,也不可能再创成吉思汗的辉煌。

为此,后世蒙古但凡有点野性的猛男,都希望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噶尔丹也不例外。

噶尔丹之所以如此讨好沙俄,就是不希望和沙俄在边境发生冲突。他需要腾出手来对付漠北喀尔喀蒙古,继而再对付漠南蒙古,从而完成蒙古的大一统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俄支持噶尔丹,也有自己的心思。

沙俄非常乐于看见噶尔丹的友善之举。当时沙俄已经征服了大部分布里亚特人,占领了外贝加尔地区,正在不断向南蚕食喀尔喀蒙古的草原。

与此同时,沙俄在东部也没闲着,他们建尼布楚城、雅克萨城,就是希望染指黑龙江流域,夺取偌大的远东地区。

沙俄的野心实在是太大,单独办这事儿,还真搞不定。得到噶尔丹这么一个好帮手,那事情就好办太多了。

噶尔丹出兵喀尔喀蒙古,可以扫除喀尔喀蒙古内部那些抗俄的势力,沙俄也能趁机继续南下,大肆侵略喀尔喀蒙古的草原。

而且噶尔丹在西北搞事情,清朝不可能无动于衷。毕竟蒙古绝大多数部落都是跟着清朝混的。为此清廷定然会出大军前来与噶尔丹交战。

这么一来,沙俄再夺取远东时,就能轻松不少。

结果我们也都知道,1689年,迫于沙俄和准噶尔带来的双重压力,清朝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外兴安岭以北的地区,全都划给了沙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布楚条约》后,沙俄对噶尔丹的支持,逐渐减少。

1688年,噶尔丹翻越了杭爱山,带着3万铁骑开始猛攻喀尔喀蒙古的地盘。与此同时,噶尔丹派遣使臣抵达伊尔库茨克,希望沙俄方面出兵支持。

为了让沙俄方面出兵,噶尔丹甚至许诺,默许部分已经投降沙俄的蒙古王公,连人带地归属沙俄。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割地行为,当然了,噶尔丹是把自己当成了整个蒙古的话事人来看待了。

沙俄这边也不傻,得到了噶尔丹的许诺以后,又开始掂量清朝那边能给多少筹码。

清朝给出的筹码让沙俄喜出望外,《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沙俄从法理上得到了外兴安岭以北地区,自此沙皇在远东可以高枕无忧了。

清廷作出了这么大的让步,沙俄自然也不能啥也不干,他们开始对噶尔丹出兵的请求不感兴趣了。

此后噶尔丹多次前往伊尔库茨克、尼布楚等地,请求沙俄出兵,都被沙俄使臣给推脱开了。清廷得知这个消息后,康熙帝御驾亲征,于1690年大败噶尔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当沙俄的马前卒,却浑然不知。

噶尔丹和沙俄之间,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但很显然,噶尔丹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反倒是沙俄利用噶尔丹这枚棋子,得到了他们要的一切。

1689年以前,沙俄不断怂恿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其目的就是为了掣肘清朝的军事力量,从而让沙俄在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得到更多的土地。为此,沙俄的确为噶尔丹输送了不少物资装备,至于出兵,基本没有。

得到这一切以后,沙俄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他们依旧不断怂恿噶尔丹与清军交战,毕竟削弱这两个邻居,对沙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沙俄不再对噶尔丹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不光没有出兵,甚至连经济支援都没了。

从1690年到1692年,噶尔丹不断派人到沙俄各地寻求军事援助,结果都遭到了沙俄的搪塞。

到了1692年,沙俄甚至公开向清廷表示,不会再支持噶尔丹。没了沙俄的支持,康熙再收拾噶尔丹就轻松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俄当时的工作重心,压根就不在东方。

1689年,彼得一世匆忙亲政,他的工作重心始终都在西部,与瑞典王国争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因此沙俄当时压根就不可能派出大部队翻越乌拉尔山脉支援噶尔丹。

从雅克萨之战中我们就能看得出,其实沙俄能出动到远东地区的兵马,连1千人都不到,这点人马怎么和当时的八旗军较量呢?

没有国家层面的支持,即便远东这帮封疆大吏再想办大事,也基本没可能,平台没有流量扶持,内容再好,也很难出现在更多人面前,这就是现实。

所以说,沙俄当时的策略,就是希望噶尔丹和清朝互相厮杀,他们渔翁得利。既不用与双方交战,又能够谋取最大的利益,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