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爆款编剧月入超十万”、“两部剧收入过亿”……

自短剧行业成为焦点后,短剧编剧就是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既然短剧行业这么火热,对编剧的需求量大,编剧自然也赚得盆满钵盈。

那么,短剧编剧的收入真的这么可观吗?

经过剧子的调查研究,实际上,大多数短剧编剧并达不到这样的收入水平,更谈不上一部爆款短剧的收入就能够实现财富自由;还有编剧在出剧本时就遇到重重困难,对于市场所谓的“爆款”也没有把握。

更多的短剧编剧,仍在出收剧本的浪潮里,浮浮沉沉......

“剧本能卖出去已经很好了”

“短剧不是很火吗,她们都说有编剧干这行赚了十几万,你怎么都不吭声呀?”面对妈妈的发问,入行几个月的编剧菜菜只能苦笑。

自“爆款编剧”话题被炒热后,菜菜已经听到许多人说这样的话。对此,她表示:做短剧编剧没有那么风光。

作为没什么名气也没有爆款作品傍身的新人编剧,她的中稿率很低,加之没有签约专门的短剧工作室,寻找愿意投资的制作方也成了不小的问题。

“其实现在的短剧市场,出剧收剧的双方基本已经达成固定合作了,单个编剧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找制作方其实很难,散户没人带嘛。”菜菜如此说道。

事实上,为了售出自己的剧本,她已经和出品方谈了将近一周;而有一位拍夜戏的导演时常凌晨回信息,菜菜也熬夜等待着对方的要求,对剧本进行增改。

“有总比没有好。”菜菜说,“毕竟是新人,没有爆款傍身的话,能卖出去剧本就已经很好了。”

根据她和制作方定好的价格,这部80集的剧将以单集三百元的价格售出;双方签订了合同,款项将会分批打入菜菜的账户,整个周期耗时数月。这还是菜菜少数几部售出的剧本,其他的剧本存在她的文档里,不知道究竟是否能重见天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出剧本真的很要时间,还是得等,等制作方那边的投资人怎么说,有时候不止一个投资人,对于剧本的意见不一样,审核来审核去最终告诉我不收了也是常有的事。”说到这里,菜菜有些无奈,“我能对自己写的本子的划分就只是男频、女频,却很难分清到底什么剧本能够成为爆款。”

在和剧子交流的过程中,菜菜也依然在寻找有收剧意向的出品方。在被问到有没有考虑入职短剧公司成为坐班编剧时,她答道:“等我再积累几部作品吧,现在去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优势,还是入局太晚了。”

放眼短剧行业,像菜菜这样收入不稳定的编剧并不在少数。没有写出爆款剧的编剧,手上的剧本很难卖出不错的价格。“自己心里没底,制作方的信任度也不够。”菜菜这样说。

卖剧本为何这么难?

“就目前的市场价来看,100集的短剧,根据制片方预算报价在3-5万,出过爆款作品的编剧报价高一些,其他的则会把价格压低一点。”成立了一年短剧工作室,同时也是短剧编剧的小岩告诉剧子。

小岩认为,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在刚入局的时候避免单打独斗。进入公司坐班的编剧不用自己找制作方,会有商务进行对接,能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写剧本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剧编剧没有爆款傍身,就很难把剧本卖出好的价格。但实际上,写出爆款也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其实没有人能够确定自己写的剧本能不能在市场上成为爆款,不确定性太多;剧本能不能卖出去,也要看出品方怎么说,即使是熟手编剧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中稿率。”小岩这样说。

“其实收剧本也有很多顾虑在的。”某出品方的商务这样解释,“投资方那边也会看剧本,老板也会看,容易碰到规则红线的不能收,情节类型太雷同的也不能收,我们也怕拍出来会扑街,但其实现在大家喜欢看什么基本都有固定模板,一时半会也很少有人敢去尝试打破,成本太高了。”

所以,小岩表示,他们的坐班编剧会有业务要求,一个月需要完成定量的剧本,主要还是对标仿写市场的爆款。而这个过程,能做的只是在开会的时候对着爆了的短剧进行数据分析,播放量、点赞量、充值数额,哪几部数据好就把里面的元素拆解出来,融合进自己写的剧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因如此,目前的短剧市场陷入“不具备爆款元素就不收--但短剧市场本身同质化严重--效果不好”的对标仿写的恶性闭环,要想打破,从目前来看仍旧需要一段时间。

市场期待多元“爆款”

在如今的短剧行业,真正赚到钱的短剧编剧并不多。所谓“月收入破十万”的编剧,更是幸存者偏差之下人们所看到的短剧行业最光鲜亮丽的一面。

更多编剧,即使是出过爆款的熟手,也有不少被淹没在短剧的洪流中......

“也会有厉害的编剧能拿比较多的钱,比如写出了三部以上的爆款短剧,就可以在合同里加上短剧播出后的分成,一般来说是净利率的5%,这个行业就是这样,要看实际效果的。”小岩说道。

编剧可以在剧本上大展拳脚,设置反转埋下钩子吸引观众兴趣,但在这之后出品方的选角、剧本的拍摄和后期的宣发投流,同样是能否制作出爆款短剧的重要环节,涉及的不可控因素太多。

剧变了解到,比起去找外面编剧合作、收本,头部的出品公司会自己建立工作室,养一批编剧。

“这就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自产自销了嘛,整体来看是划算的。”某短剧平台的工作人员说,“但在剧本被拍成成品剧之后,宣发投流的成本是很高的,就像之前说的《无双》,充值是破亿了,但投流的成本也很高,最后到手的没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有个趋势是现在火热的短剧市场正在慢下来。

“现在的审查变严了,短剧从制作到播放的整个流程也都慢下来了。”小岩提到,“包括剧本的沟通修改、申报剪辑,到最后上线,最少也要三个月。”

或许,在短剧市场慢下来之后,在出剧和收剧中挣扎的从业者能够发觉市场真正匮乏的东西,从而在剧本里注入不再同质化也能直击痛点的“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