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生诊断为多动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病的数量暴涨。

但这背后不是因为真正患上了精神病。

而是家长为了让孩子拿高分,保持竞争力,不惜一切代价,滥用规则公然为孩子造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特点是难以专注、过度活跃、做事不考虑后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SAT/ACT得高分

伪造心理诊断证明

美国患有精神病的中学生人数暴涨,是伴随着美国各名校宣布恢复SAT/ACT成绩要求而产生的。

之前因为疫情,很多学校不考虑标化考试,生活步入正轨后,今年美国大学都在陆续更新要求。

目前美国大学对是否递交SAT/ACT有四种态度:

  • 不要标化(Test-Blind)

完全忽视,学生交了成绩也不看,如加州大学九所分校永久停止审核SAT/ACT成绩。

  • 标化可选(Test-Optional)

不强制要求SAT/ACT,但递交了也会纳入考察,美国前100大学大部分就是采取该态度。

  • 灵活性标化(Test-Flexible )

学校要求递交考试成绩,但不局限于SAT/ACT,也可以是AP、IB、A-Level等成绩,如哈佛、耶鲁、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

  • 强制递交标化(Test-Required)

必须要递交SAT/ACT成绩,如果不递交就会判为资料不完整,影响最终录取,麻省理工学院、乔治城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校就强制递交。

虽然对于标化各个大学有不同的规定,但为了万无一失,基本上要申请名校的学生都会递交申请。

SAT和ACT号称是美国高考的入学考试,想要取得好成绩难度是很高的。

尤其是国际生人人递交成绩后,分数水涨船高,现在SAT1500、ACT32分已经不出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校竞争激烈,为了让孩子站稳脚跟,美国国内一些家长就带孩子去看医生或心理学家,让他们开证明说明孩子患有某种疾病或者精神病。

这些行为背后都是在钻规则的漏洞。

因为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规定,如果学生能提供专业人士或学校辅导员出具的证明,比如常见的多动症、焦虑症、抑郁症等,都可以获得更多的考试时间。

CB不标记哪些人是特殊考生,其他人也不能问,因为这会侵犯隐私,学生有权不告诉老师。

大学无从得知谁因为什么病延长了考试。

这样家长和学生们自然不用担心被查出来,公然用看似合法,实则卑鄙的心理诊断来获得考试优待。

曼哈顿一所精英预科学校学生的妈妈反映,她女儿的8个朋友中,就有6人获得了额外时间。

新泽西州劳伦斯维尔学校的一名高三学生也估计,约四分之一的同龄人获得了额外的考试时间。

基本上有证明后,学生在考试时就能多出50%,甚至双倍的作答时间。

有大学辅导员称,这意味着那些延长了考试时间学生的SAT成绩可能将会提高200分,因为他们预留有时间来回头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长岛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兼心理学教授、医生卡米洛·奥尔蒂斯博士说经常有家庭找他开多动症诊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止中学生

也不止今年这一次

实际上,伪造心理诊断证明,不仅仅有中学生,还有在斯坦福大学这样顶尖院校就读的大学生。

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许多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尖子生,一到期末考试,成绩就比其他一般同学差。

好奇的学生调查后发现了原因: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都是开卷考试,时长三小时,但许多学生却有六小时交卷的特权。

仅仅因为延长考试的人考前获得了「多动症」的诊断证明。

时间多了,学生查阅文献和笔记,反复推敲答题的机会就会增多,成绩自然超过尖子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难以置信,连法学院的学生竟然都在知法违法,靠大规模造假获取高分!

其实,造假开诊断证明今年并不是头一回。

它跟201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爆出来的震惊全球的招生舞弊案息息相关。

FBI称从2011年开始,30多位富有家长与其他相关人士合谋,利用贿赂和其他形式的诈骗,非法让子女考上顶尖大学。

这里面爆料出来的诈骗方式就包括:

辅导员指示家长声称孩子有学习障碍,拿到医疗文件,争取延长SAT/ACT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美国史上最大招生丑闻的纪录片《校园蓝调行动:美国大学招生丑闻》,记录了由瑞克·辛格(Rick Singer)为主导的一场美国大学招生舞弊案的全过程)

这一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曝光后,美国学习障碍协会更是发申明严肃声讨作弊行为。

因为这些行为伤害了真正有心理、学习障碍或者身体问题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滥用「 神药 」

名校录取的焦虑不分国界。

这些年因为部分考试出现泄题风波,中国学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我们也总以为高分作弊仅存在于利用高科技手段。

如今美国家长伪造的做法,更是刷新了大家的认知。

伪造证明不可怕,可怕的是美国中学生不惜用健康换取成绩,疯了似的滥用多动症处方药。

在美国,阿德拉(Adderall)和利他林(Ritalin)都获得批准用于多动症治疗。

然而在追求高分、竞争压力大的中学里,很多学生把这些药物当作救命稻草。

因为这些药物不仅能让学生异常清醒地应对SAT考试,还能长时间保持专注力,完成繁重的脑力任务。

这些处方药很难获得,但难不倒视分数为命的中学生。

他们要么从朋友那获得,要么从学生药贩子手里购买,要么在医生或家长面前伪装,骗取药物。

这越来越普遍,成为了校园文化。

为了争夺排名和大学录取,一些不想服药的人可能会被迫加入这一行列。

去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份研究显示,有多达四分之一的学生报告用过多动症处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项研究是通过对全美3284所中学里面的231141 名8-12年级学生调查后得出来的结果。

研究人员称,过去20年来,美国对多动症的诊断及其处方药大幅增加。

每9个12年级学生中就有一个人接受过多动症治疗。

这种视为神药、聪明药的东西,一旦开始服用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靠它拿到了好成绩。

是药三分毒,滥用会导致抑郁和情绪不稳定、心率不齐,焦虑、失眠,停药后还可能有精神失常等反应

有些孩子怀着侥幸心理,想着考完试就停药,可初尝禁果后,走上了滥用镇痛剂和安眠药之路,更极端的是迷上了吸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一群群孩子和家长,为了班级前5%、SAT1550分、ACT36分、哈耶普斯麻,中了邪般走向悬崖,难掩的心酸油然而生。

分数就像是恶魔,牢牢蛊惑着孩子们的心。

可是过了追求高分的阶段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能预见的是,靠不正当手段获得高分进入名校后,被发现了的直接被退学,前功尽弃;没被发现的在学业压力的漩涡里苦苦挣扎。

一时的轻松和侥幸心理,其实都是在为未来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