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子木

这几天,特别国债火遍市场,首次公开交易,一上来马上涨到停牌。

冷静了一会儿,恢复交易后,几分钟再次涨到停牌,价格暴涨25%,收益率直接从2.57%掉到了1.5%……

抢疯了。

做交易的朋友跟我说,目前国债的成交价,是相当不理性的,基本都是不懂行的散户进来瞎炒。

换句话说,就是在全民资产荒的基础上,缺乏财经常识的韭菜引发了羊群效应,几近奔向人性沦丧。

介于太多人问我相关问题,那么今天特地开篇讲讲超长期特别国债,普通人适不适合买国债,怎么避免其中的风险,多少钱适合买,未来保护财富的手段有哪些?

1、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概念,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过,就是在特别时期,为了服务经济战略提出的超长期借款。

在历史上,特别国债总共发行了3次,今年算是第4次,由近到远,依次是:

口罩事件、美国次贷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

由此可见特别国债的重要性。

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不仅可以享受票息收入,还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买卖交易,取得资本利得。

比如说我买了一张100元面值、票面利率为2.57%的国债,那么一年就可以获得2.57元的利息。

然后我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再出售国债,市场上炒到了120元,那么相当于你赚了20块钱。

那么投资100块钱,赚22.57块钱,投资100万,就是22.57万,是不是很爽?

的确,爽爆了,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投资机会。

但事实上可能吗?

有可能,但不多。

你要永远明白一个道理,当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赚钱的时候,这往往意味着已经不赚钱。是机会就只能属于少数人。

买这种债券,最重要看“买入位”。

如果以债券发行价100元买入,肯定是赚的,二级市场有炒作空间,票面利率也算不错。

但问题是,能买到吗?

就像这次发行,国家并没有开放给个人申购,是先给到承销团,由承销团卖给了机构投资者购买,个人只能去二级市场买已经涨过的高溢价债券。

即使接下来特别国债发行频率和力度还要提高,而且会对广大投资者发放,但问题还是同样的,你能买到吗?

你要明白你的对手盘是谁?

可能是机构,可能是银行内部员工,可能是行长小舅子和会所里的小姑娘,可能是发行端一系列的背靠资源的买手,他们早买通关系网,在做无风险套利的生意。

你连演唱会门票都抢不到,你能抢到这样所谓的优质资产吗?我觉得概率有,但不大。

那么这时候很多人忍不了,就跟风去二级市场买,其实这时候国债的性质就变了,跟炒股一个性质。

所以官方,在发行债券的前一天晚上,还特别提示了风险,发现违规操作,炒高套利的机构或个体,将依法快速查处,对于个人来说,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需要保持审慎理性。

很多平台还特地将超长期特别国债,风险级别标注为R3级别,跟部分股票基金等风险级别类似。

言外之意是,这玩意波动非常大,风险告诉你了,别到时候亏了,哭爹喊娘到我这维权……

总结一下,如果你运气好,以100的价格申购成功,肯定是赚的,还有上涨的空间,那没问题。

但如果买不到,就别去二级市场乱花钱了,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买是赚什么时候是亏,二级市场一个个如狼似虎,眼巴巴就盯着你这只小白兔。

2、

那么普通家庭,对抗通胀,到底该怎么办呢?

一定要从根底里看懂未来趋势。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当下一切现象都在证明:

国内将长期处于降息通道。

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越便宜流动性越强。

因为经济要想复苏,实现稳定增长,就必须降低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低,变相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比如前几天有一个新闻,中国船舶集团打败韩国,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18艘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建造订单,总金额逾400亿元,创下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纪录。

并不是中国的船舶技术比韩国有多先进,而是利率优势太大了——

韩国做这个项目,如果2030年交船,需要支付总利息是18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韩国抢到这单生意,6年时间啥也不干,光利息支出18亿,这还没完,还要考虑进出口零件成本,汇率成本,所以他只能抬高造船报价。

而中国呢,融资成本连韩国一半不到,只有8亿美元,所有零件几乎都可以自我供应。

如果你是船东,同样的技术,你选择价格高的还是价格低的?

这就是去年,韩国造船业几乎一单没接到,被中国干崩了的主要原因。降低利率,才能唤醒资本投资、加强市场活跃度,经济才能好起来。

那么也意味着,存款利率也必须要降下来,银行不能亏本,要维持合理的净息差。

而且让存款利率降下来的不仅是银行,还有最大的幕后推手——宏观调控。

只有降低存款利率,才能把储蓄池里的资金逼出来,让死钱变活钱,促进经济增长。

有钱人不投资,宏观会协助指导他们投资。有钱人不消费,宏观借他们的钱,提前出来消费。

历史各段历程告诉我们,不要跟宏观作对,顺势昌,逆势亡。

其实当下,我们正在走其他发达经济体走过的老路,欧美日韩港澳台,大多数经济体都曾走向过0利率。

一个台湾的朋友跟我说,台湾现在的买房利率1%多一点,买个房不叫事儿,而且房价还能维持到较高的水准,大家也没啥怨言。

他还是比较看好大陆,因为台湾年轻人整天想的就是攒点儿钱,开个奶茶店,悠闲地过日子,而大陆年轻人,想的是努力奋斗当CEO,去纳斯达克敲钟,所以他认为台湾发展到头了,只能看大陆。

对一个群体来说,有远大理想,哪怕是狂妄不切实际的理想,也逼躺倒做咸鱼强。

为什么我一直都在文章里强调,要多关注美联储降息呢?

因为这些年,中国一直都是跟美联储对着干的,也就是所谓的逆周期调节,中国也是全世界有且只有一个能这么干的。

在这种高压情况,我国利率实现了一路走低,那么等美联储开始降息了,国内没有了汇率压力,放水就会变得更理所应当了。

3、

很多人问我,普通家庭到底该如何保护财富?到这里也有了答案。

首先要在潜意识里,承认利率的下降趋势难以逆转。

前几天还有粉丝问我,能不能教教他,如何做到10%的无风险组合,我说基本都写在刑法里了。

还有说一定要保住5的收益,因为2024年GDP增速目标是5,他就认为可以跑到5……

我记得前几年还推荐过4%的复利保险,结果很多人还嫌少,而现在,2.5%都要抢。

从这次特别国债疯狂抢购就能看出来,市场潜意识默认为以后很难再有2.5%的保本理财了,未来1字头的利率也在向我们招手。

那么这意味着钱会加速回到市场,拉高通胀,促使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出现新一轮涨势,而且一切能跑赢银行存款利息的理财,都可能成为热度较高的优质标的。

其次评估自己的风险偏向。

如果只愿意承担低风险甚至0风险,路径只能有三条。

1、存银行,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利率接下来会低到无法想象,存了不如不存,没意义。

2、买债,如上文讲可以申购超长期特别国债,如果买不到就去买国债类资产,相关的ETF指数基金,债走慢牛趋势,是不变的。

3、买险,我上半年讲过,下半年锁定收益3%的收益型保险会卖得非常好,结果正是如此。

很多人在抢2.57%的债,但懂市场的基本都提前去抢3%的险了,某种意义上,长期买险的收益其实要大于债。介于很多人有需求,这里告诉大家有什么可以买,大家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首先是分红险,市场主流抢购是中英人寿福满佳终身寿险(分红型)

这款险的亮点是,下有保底(最高年化2.3%左右),上有叠加的浮动分红,最高能到3.7%。保司是中外合资背景,去年综合收益率干到了6.42%,在同类保司里排名第2,且近3年综合收益率为5.93%,表现优秀。

而且它家同类产品,从官网红利实现率披露上看均大于100%。

点击了解福满佳

如果担心分红浮动不符合自己预期,不想承担任何收益风险,那么可以关注另外一款,储蓄型收益险,名字叫海保人寿鑫玺越终身寿险

这款的亮点是长期复利逼近3%,没有浮动,而且利率和收益都能写到合同里,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有保障,收益可确定性强,随着利率下行,能跑赢大多数理财产品,甚至是超长期特别国债。

另外它还相对灵活,在持有一段时间后如果有资金需求,可以取出部分甚至全部取出。

不过据我所知,这两款险都要马上调整了,因为买的人太多了,市场利率又在下降,做保的企业也扛不敢再卖长期这么高利率的产品,所以打算卖完最后一批就不卖了,重新计算价格,上利率相对保守点的产品。

因为确实性价比非常高,我也给大家争取了一些免费预约咨询的名额,但不多。如果你对该产品呢感兴趣,点下面小程序就行,注意接听座机来电。

点击了解鑫玺越

以上。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加入子木研习社,与5200位社友共同成长,认知赋能,打破信息差,每天我都会在里面分享信息差,实时解决楼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