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毛主席对许世友的最高评价,就是:“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这一评价的背后,还有一个人占据着一半的功劳,那就是跟许世友搭档的政委。政委制度,对我军的发展和壮大,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浩是地地道道的山东胶东人,他比许世友整整小10岁,两人一向亲密无间。林浩视许世友为“老大哥”,许世友视林浩为“小老弟”,一文一武搭档7年,从没红过脸。林浩也是跟许世友搭档过最长时间的政委。

林浩出生在胶东一村子的富农家庭,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县里读中学的时候,接触到进步教师和进步思想,对鲁迅、茅盾等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他自发参加反日示威游行,并在不久加入共青团。

1933年到济南读高中时,林浩参加了马列主义的“读书会”,对马列主义进行深入学习,并开始终身信仰马克思主义。1年后,18岁就是革命积极分子的林浩,成功入党,做起更多的地下革命工作。

1936年,还没高中毕业的林浩,就已有组织学生运动和两年地下工作的经验,她因此升任山东省委宣传部长。1938年1月,山东省委副书记林浩,领导了著名的徂徕山起义,创建山东抗日游击队。这是创造山东八路军的三大起义之一,游击支队后来改编为山东抗日联军第一师时,林浩兼任师政委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林浩参加革命的时间远落后于许世友(林刚入党时,许就是红军副军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林的贡献有很小。1939年3月,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来到山东沂蒙山区,听说了林浩的事迹和山东抗日的发展,带着惊讶对林浩赞不绝口:“你才23岁呀,了不起,了不起啊。”

之后到胶东军区成立前的三年时间里,林浩主要做胶东地区的后勤工作,发展根据地、壮大根据地、组织抗日团体,并建立起各类兵工厂、轻工业厂,医疗、教育、经济、文化等产业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

1942年胶东军区成立,许世友任司令,林浩任政委。林浩的名字在山东很响亮,许世友没有因为他年纪轻就看扁。当时他们一个人负责前线作战,一个人负责后勤补给。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林浩与许世友相互扶持、齐心合作,共同度过最艰苦的日子。

许世友辉煌战绩的背后,一直都有林浩的身影。可为什么许世友是上将,林浩却只是个少将呢?从林浩的各个时期表现和职务情况看,他离上将有距离,但中将应该是妥妥的吧,少将就明显偏低。山东根据地其他军区的政委,基本都是上将、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林浩是华野9纵政委,1947年他虽然离开军队到地方进行土改工作,但曾经的军职和战功仍不能抹去,授中将是一定的。但为什么最后只授了少将呢?这主要涉及到他离开许世友、离开部队,回到胶东军区搞的土改工作。

1948年春天,林浩因富农出身、又是胶东本地人的原因,意外卷入土改的路线斗争。同是山东人的康生,在华东局高层饶漱石的支持下,批评林浩、黎玉(都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和山东纵队创始人),在土改中执行了错误路线,给他们二人扣上了“富农路线”和“宗派主义”帽子。

林浩的一切职务被免去,被迫坐了大半年的冷板凳,到1948年6月迎来转机,但只是被调到华东局政策研究室做研究员,这毫无疑问是闲职。他在此之后长期从军事教育方面的工作,没再接触过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老搭档、小老弟林浩的遭遇,许世友也是爱莫能助,只能抱以无限的可惜而感慨,怀念过去一同奋斗的日子。

其实林浩的少将也并非不能接受和理解,毕竟战功赫赫的丁盛、贺晋年、肖永银、钟伟等人也是少将。人生本就是充满着无限可能,无限可能也等于无限意外。

在建国前,林浩为山东抗日、山东经济文化发展、山东解放、全国解放等,都做出了不容忽视的巨大贡献。建国后,被迫由军入教的林浩,为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也做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军队院校的教育工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人感到难得的是,林浩长期坚持亲自授课,并未因在领导岗位就放弃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