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日刘少奇亲自到陈毅面前道歉,“过去我看错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我看错了人,信任了饶漱石,是你受委屈了

刘少奇自己识人不清,错信了饶漱石。

对于饶漱石这个人,恐怕大家的了解不多,因为他在1954年2月之后,就消失限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和饶漱石交往的人都会给予他同一个评价——伪君子。

饶漱石在军队之中并不显眼,即便是在地下党里面也没有多少知名度。

一直到“皖南事变”,中共东南局和中央通报当中提到一个“小姚”,对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是一脸茫然,这个人是谁?“皖南事变”后,一个人冒了出来,此人就是饶漱石,他坐上了新四军的政治部主任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和政委的叶飞就曾经说过:“1941年3月,我接到盐城新四军军部来电,要我派部队将经过上海来苏北的饶漱石护送去盐城,饶漱石是谁?我和旅里的干部都不知道......”见到饶漱石后,叶飞他们才打量起对方的容貌,留着山羊胡子,穿着一身长袍,看着就像是基督教的牧师,后来他们才知道关于饶漱石的只言片语,比方说他在苏联赤色工会国际、美国、法国工作过一段时间。

后来,饶漱石和叶飞有过一次谈话,谈话的内容着重点在于:“陈毅反对毛主席”,叶飞思来想去还是不明白对方的意图,饶漱石看到对方不上当的态度后,只能岔开话题。当然,最后饶漱石的阴谋还是得逞了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饶漱石可不仅和叶飞透露过,就连粟裕都被他当作“棋子”,多年之后,粟裕揭发饶漱石,在华东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的时候,饶漱石曾经多次和他说过,“现在还是陈毅负责,将来你要负主要责任”。这话听在粟裕的耳朵里就是对方在拉拢自己,这样的话,饶漱石不只说过一次,他的心思已经是昭然若揭,企图拉拢粟裕他们将陈毅赶走,但是,这样的做法在粟裕看来是不正派且虚伪的。

当然,饶漱石最终还是没能彻底得逞,陈毅不但没有被他挤下去,反而越走越高。

1954年9月,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这就意味着陈毅以后要在北京工作。

次年,陈毅举家搬到了北京,他的新家和饶漱石的家里不远,只不过,两人如今的境遇可谓是天上地下,一个春风得意,一个成了“落水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漱石和陈毅过十多年,却热衷于给陈毅下绊子,饶漱石本就图谋不轨,结局就是全党共讨之。

这一基调定下来之后,一直看重饶漱石的刘少奇,亲自前往陈毅的住处道歉:“过去我看错了人,信任了饶漱石,使你受委屈了。”

后来,毛主席邀请陈毅到他在玉泉山的住所一块吃晚餐,想要听一听陈毅对于饶漱石的看法,随后,毛主席感慨了一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而陈毅离开上海之前,将自己在上海的寓所给了毛主席的前夫人贺子珍。

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

而陈毅不知道的是,他和刘少奇以及粟裕之间还会产生一段纠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10月,毛主席找到粟裕,同他说明:“我向中央提名你担任总参谋长。”

粟裕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聂荣臻,如果自己担任了这个职位,聂总又何去何从呢?

对此,毛主席坦言对方的身体不大好,另有任用。

但是,粟裕还是多番推辞,在他看来,自己只适合在下面工作,所以他的要求是出京,下到地方去。

毛主席摇摇头,毛主席对粟裕有充分的了解,粟裕完全能够胜任这一岗位。

就连毛主席都承认,在他的战友之中,要属粟裕最会打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在第一次授衔时,只规定了十名元帅的职数,在这样的前提下,竟然出现了一位元帅两名候选人的现象。

元帅是由政治局评定的,对此,刘少奇和周恩来持有不同的意见。

刘少奇推荐的是粟裕,不主张陈毅。他的理由之一是:政治局有过规定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从事地方工作的领导同志不参与军队军衔评定......如果陈毅不参加评衔,元帅当中......粟裕首当其选。

周总理这边则是主张陈毅,为此他还打电话给中央办公厅杨尚昆打了一通电话,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对方:“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

对于人选,众人悬而未决,对此,毛主席也认为,粟裕确实可以领元帅军衔,然而,粟裕竟然三次辞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

毛主席直接排版:“而且是第一大将。”

之后,毛主席对粟裕说明:“你是担大将衔,而干的却是元帅的任务。”

毛主席不但对粟裕低衔高配,而且还挑选了一位大将,九位上将作为他的助手。粟裕也是个知人善任之人,将每个人都安排到合适的位置。

今天是黑人兄弟高兴的日子,让我们送他们回家

再看陈毅这边,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之后,又确定他兼管科学院、政法和文化工作,也参与对国防的领导工作,他也更加的忙碌,并且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注到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陈毅又兼任外交部部长,成为了周总理主持外交工作的得力助手。

5年后,陈毅前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参加肯尼亚盛大的独立庆典,并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一晚。

上午,庆典仪式结束之后,歌声和欢呼声还不断地传来,这边陈毅正准备乘坐汽车,返回自己居住的宾馆,就听到警卫员的大喊大叫声:“停车,顶上有人!”大家这时候才发现,原来有两位黑人青年直接爬到了轿车顶上,脸上满是笑意,看着额就像是想要搭一辆便车离开、

事实上确实如此,这一路上火车拥挤,汽车也开不快,车顶确实是一个很好地选择,不但稳当还足够凉快,只是,这一切在保安人员看来只觉得荒唐极了,这不是在拿中国贵宾的安全开玩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保安人员在下面声嘶力竭的呐喊,让对方赶紧下来。陈毅看到这一幕,打开车门制止了他们:“不要赶他们嘛。”警卫员们被陈毅的这句话搞得愣在原地,陈毅见此只是笑着说:“今天是黑人兄弟高兴的日子,让我们送他们回家。”

轿车缓缓开动,而车顶上有两位激动不已的黑人青年,车子里面坐着中国的元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这样的情景在外交史上都是没有过的先例,不知道包含了多少的深情和友谊。

一直到陈毅病情恶化后,在他的弥留之际,他的心中仍旧关心着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不断的嘱咐家人:“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1972年1月6日,陈毅与世长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陈毅追悼会上,粟裕向老首长敬礼诀别,毛主席穿着一身睡衣,望着已经长眠的陈毅,一手拉着粟裕,悲伤地说:“井冈山的老同志不多了。”

哀乐响起之后,粟裕郑重其事的行军礼,为他的这位老首长、搭档以及亲家送行、

从1927年开始算起,陈毅和粟裕认识了45年,他们二人一直风雨同舟,创造下无数的辉煌,最后留下了“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