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雯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今年28岁。她和丈夫陈浩已经结婚5年了,他们有一个3岁的可爱儿子陈小明。一家三口住在城里,日子过得平平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雯的婆婆张淑芬今年62岁,是一位传统的农村妇女。自从丈夫去世后,淑芬就一个人独居在老家的农村,靠种地和养殖维持生活。作为晓雯和浩这对独生子女的父母,淑芬只有他们一家人可以依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淑芬一直希望晓雯和浩能常回农村看她,并资助她的生活费用。她认为这是子女应尽的孝道。作为一个传统观念深重的老人,淑芬对孝道的理解也比较刚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解婆婆的想法,晓雯夫妇也愿意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过,淑芬的期望值有些高,她们难以完全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婆婆过上较好的生活,结婚后不久,晓雯就开始每月汇款2000元给淑芬。虽然这笔钱对晓雯一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为了孝顺婆婆,她们一直坚持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淑芬对他们的汇款表示感激。但渐渐地,她开始认为2000元不够她维持生活,她希望晓雯能多汇一些钱给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婆婆,我们已经尽力了,您不应该总是要求我们啊。"每次视频通话,晓雯都会这样说。可是淑芬就是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总是抱怨生活费不够,并暗示希望他们多汇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雯开始觉得有些烦躁了。她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做得不够好。她是否应该多工作,多赚一些钱,以满足婆婆的需求?可是,她已经很努力了,再多干活的话,就难以兼顾家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好,晓雯的丈夫浩一直支持她,并劝她不要勉强自己。"婆婆的要求已经有些过分了,你已经尽力了,不应该再勉强自己。"浩坚定地说。他的支持让晓雯打消了内疚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深思熟虑,晓雯决定坚持每月汇款2000元给婆婆,不再增加。她觉得这已经是她们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了。如果婆婆依然不满,那只能是她的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年后的一个周末,晓雯和浩带着孩子回了婆家探亲。一进门,就看到婆婆神情不太高兴。晓雯猜想,她可能还在为汇款的事情耿耿于怀。不过,她没有多想,只是尽量表现得热情一些,希望淑芬的心情能好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婆婆的女儿,也就是晓雯的嫂子那天也在家里。晓雯和她闲聊时,她私下对晓雯说:"婆婆最近老是抱怨你们汇款太少,希望你们能多给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雯觉得有些恼火,但还是保持了冷静,只是简单地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饭后,淑芬终于忍不住了,当着晓雯和浩的面直接抱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元根本不够我的生活费,你们每月至少得汇3000元给我!"淑芬破口大骂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雯觉得她的要求实在太过分了,于是忍不住发火了。"婆婆,您要求太高了!我们已经尽力了,每月汇2000元对我们来说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如果您觉得不够,那只能是您自己的问题了,不应该总是要求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淑芬显然被晓雯的话惹恼了,她破口大骂,说晓雯是不孝顺的儿媳,他们是白眼狼。母女俩大吵了一架,最后晓雯带着丈夫和孩子气冲冲地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后,晓雯开始后悔当时说的那些气话。虽然婆婆的要求确实有些过分,但她也用词太重了,伤害了婆婆的自尊心。她开始内疚自己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浩看出了晓雯的内疚,他安慰道:"别太自责了,我们已经尽力了,婆婆不应该再这样无理取闹。即使你当时的措辞有些重,但也是被她的无理要求逼的,你没有做错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番思考,晓雯下定决心,要为她当时的失态向婆婆道歉。她知道淑芬年纪大了,脾气也大了,她们应该多体谅她。但同时,她也要让婆婆明白,她们已经尽力了,淑芬不应该再无理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天后,晓雯主动打电话给淑芬,为她当时的言行向她道歉。"婆婆,那天我的话说重了,伤害了您,我向您道歉。不过,您也要体谅我们的困难,我们已经尽力了,您不应该再无理取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淑芬虽然还是有些生气,但也意识到自己的要求确实有些过分了。在晓雯的劝解下,她终于冷静了下来。"行吧,既然你们真的已经尽力了,我也不好再勉强你们。以后每月2000元就足够了,我会节省开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母女俩的矛盾终于化解了。晓雯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虽然婆婆脾气古怪,但终究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老人。只要用心沟通,就一定能够互相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以后,晓雯每月如期汇款2000元给淑芬。淑芬也学会了节俭度日,再也没有为钱的事情纠缠不休。她开始期待晓雯一家人的探亲了,因为她知道,她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这对儿女和可爱的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雯的丈夫浩看着妻子和婆婆和解,内心也由衷地高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始终支持着妻子,让她无后顾之忧地尽孝道。浩深知,晓雯对婆婆的孝心是出于真挚的爱,而不是出于勉强。这份孝心化作力量,让他们的小家庭越来越和睦、越来越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飞逝,一年之后的一个周末,晓雯一家三口再次来到了淑芬的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婆婆,我们来了!"小明高兴地跑进屋里,扑进淑芬的怀抱。淑芬开心地抱起这个可爱的孙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好了,快进来坐啊。"淑芬招呼道。晓雯和浩跟着走了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婆婆,您最近过得怎么样啊?"晓雯关切地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不错,有你们每月汇来的钱,我的生活有了保障,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了。"淑芬诚恳地说。

听到这话,晓雯的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她看着婆婆健康的面色,不禁感叹自己当初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婆婆,我们这次还带了一些礼物给您呢!"浩从包里拿出一些保健品和滋补品。

"哎哟,你们这是太客气了。"淑芬连连摆手,但还是欣然接受了。

接下来的几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相处在一起。小明在农村的土地上自由自在地奔跑嬉戏,他的童年在这片祖辈的土地上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晓雯和浩则在农活中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婆婆分担了不少重活。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闲聊家常。淑芬难掩骄傲之色,她看着儿子和儿媳,心里充满了欣慰。虽然她曾经因为一些糊涂观念而与他们发生过矛盾,但最终他们都用理解和包容化解了分歧。

"妈,您真的不考虑搬来城里和我们一起住吗?在这农村,您一个人太辛苦了。"浩关切地说。

"哎,我已经习惯在这里的生活了。虽然辛苦,但我在这里有根,有牵挂。你们年轻人还是好好在城里工作吧,将来如果真的需要了,我再考虑搬来城里。"淑芬笑着回答。

晓雯看出了婆婆的一片孝心,心里非常感动。她知道,婆婆之所以如此执著于农村生活,是因为这里承载着她太多的回忆。她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片老屋老地,搬去陌生的城市环境。

"好吧婆婆,那我们就尊重您的决定。不过以后如果有任何需要,一定要告诉我们啊!"晓雯由衷地说。

"我会的婆婆,您也要保重啊!"晓雯眼眶湿润,心头一阵酸楚。

就这样,晓雯一家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淑芬的家。回到城里,晓雯似乎更加用心于工作和生活了。她知道,她不仅要为自己打拼,也要为婆婆的晚年生活负起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