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部分传统节日,是以农历日期来计算的,比如以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为代表的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春分后第15日的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以及八月十五中秋节。马上将迎来的,是今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按照旧俗中的说法,今年端午节逢“杨公忌”,有一些民俗忌讳要提前了解,避免无意中冒犯了传统规矩和礼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俗中的“杨公忌”是指哪些日子?

“杨公忌”全称叫“杨公十三忌”,是指一年之中有13个忌日,分别为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在古代每逢这13个忌日,古人行事会格外谨慎,一般做重要的事情之前会避开这些日子,这和老传统里的“择吉文化”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个说法,多本古籍中均有提到。比如清代古籍《协记辨方书·辨讹》中就有做出过解释“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

每年的端午节固定为农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节自然也不例外,刚好撞上了2024年的第五个杨公忌日。

端午节逢“杨公忌”都有哪些习俗讲究?

“杨公忌”的说法由来已久,直至现在很多民间的老人家依旧非常当回事,如果不注意犯了忌讳,家里老人会很介意也很不开心,从尊重传统角度来说,建议大家对下面这些习俗讲究做个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不出-不出远门

前面有提到清代古籍中的记载“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这也是古人认知中对杨公忌习俗规矩的概括。古时候出行一趟很不容易,路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突发情况,甚至会有危险,因此古人在出远门之前会专门挑个好日子,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心中树立一个积极的暗示。

从现实意义来说,如今人们出行要比古代方便很多,也有了更为多样的交通工具,这条旧俗更多是提醒大家出门要注意安全,提高防范意识,同时端午节放假在家,有时间也要多陪陪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不动-不动土

动土一般指的是盖房子准备打地基时锄下的第一锄土,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动土”这事都格外注意,直至现在也会举办一个富有仪式感的动土仪式,来预祝开工顺利。而在动土之前,人们一般都会选一个心仪的良辰吉日进行,希望能讨个好彩头,通常这个日子都会错开杨公忌日。

从现实意义考虑,端午节属于法定节假日,此时请工人开工动土要付三倍工资,成本会高出不少,并且端午期间雨水较多,会影响到打地基的牢固性,这么看来端午节动土的确不是一个最优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不办-不办婚礼

在我们这里,新人们举办婚礼之前都会请教长辈,希望能在长辈的帮助下挑个合适的日子进行,通常不会选择一些民俗文化中有“禁忌”寓意的日子,这当中就包括杨公忌,希望能讨个吉利。换个角度考虑,端午节大家难得放个假,很多人都会外出游玩,此时举办婚礼人可能很难来齐,节假日路上也容易堵车,的确不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要做-插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最为普遍的民俗讲究,莫过于插艾草和菖蒲,这也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节日文化。关于这么做的具体含义,南北朝时期的民俗著作《荆楚岁时记》就有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些植物会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有助于赶走蚊虫、提神醒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提前备一些艾草和菖蒲挂在门上,也营造一种过端午节的节日氛围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节日之所以让人期待,和这些节日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旧俗密不可分,通过这些旧俗也让我们多了一个了解历史文化的机会。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话,更建议多做了解,孝顺要做到“顺”,多几分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武断地批判旧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