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画风特别累离奇的原因,咱们中国人很少将印度视为对手。

但印度的视野一直离不开中国。

即便在差距较大的航天领域也不例外。

印度太空计划报道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在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前的2个月,还做不出任何载人计划的印度坐不住了。

时任总理瓦杰帕伊公开敦促印度科学家努力将印度人送上月球。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说要上太空了。

早在2001年的时候,印度官方的航天机构ISRO就说在2008年之前要把人送上太空。

那个时候以及现在,印度的航天事业仍然长期需要其他航天强国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近期大家对航天领域有太多怀疑,这里贴上当时的新闻报道。

虽然2003年有点遥远。

但是印度后来的事,大家也很清楚。

2008年印度没有实现载人计划承诺,到现在为止,印度仍然没有送人上去外太空。

不仅没送,就连航天员的数量还没到最终确认的阶段。

印度人做决定很随意的。

ISRO最初说是要送3人上去,后来改口又说可能是2人、3 人或4人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方面关于太空的畅想非常多,其中之一就是2017年的时候要进行第二次探月计划。

可2017年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进行第二次探月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在查找关于印度航天的计划资料时,我觉得他们的发言一个比一个夸张。

说的事不知道哪件是真的,哪件是假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的时候,印度没有实现之前的雄心勃勃。

后来,就算实现了,也不全是印度的功劳。

真的很难定义印度航天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的8月,印度的“月船3号”登月成功。

这是印度的历史性突破,首次登陆月球,成为全球第四个登月成功的国家。

但是,印度达成这一项历史成就却跟中美俄很不一样。

中美俄都是依托自家的技术上天揽月,

而印度几乎每次太空探索都离不开行业大佬的支持。

就连这次的“月船3号”也不例外,跟美国的NASA还有欧洲航天局合作,就连登月遥感信号结果都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相关航天机构传给印度,他们才知道登月成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空局协调了法属圭亚那库鲁站和英国Goonhilly 地球站的支持,另外位于澳大利亚新诺尔恰的直径35米的深空天线跟踪记录了“月船3号”的行踪。

这些非印度的航天机构在“月船3号”着陆的关键时刻,起了很大的作用。

欧空局还提供了当时支持印度的视频证据:这是欧空局位于新诺西亚地面站在着陆当天追踪月船 3 号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重量上看,“月船3号”的规模真的很小。

咱们的“嫦娥1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撞月时间是在2009年。

而印度的“月船3号”的着陆器有效载荷是1726 千克,漫游车重26千克,时间是在2023年。

从2009年到2023年,全球的航天机构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到了商用开发的阶段。

印度的成功,有部分原因是享受了科技进步的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航天的发展,离不开它国内较强的理工科实力。

印裔工程师在美国NASA的占比也很大,ISRO跟西方航天的合作不会被刻意针对。

国内有人才,寻求国外帮助也比较顺利。

这是印度航天目前的特点,所以它可以很快崛起。

而回到它自身的发展上来看的话,从起步到登月,真的有点离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每年拨给ISRO的资金特别少。

因为印度本来就穷,很多人吃不起饭。

加上ISRO本来就烧钱,除了项目所需的资金外,分给其他方面的钱就很少很少了。

所以,才会出现用牛车来拉卫星这种事情。

这张图不是段子,而是真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1981年,印度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的运输场景。

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ISRO 的卫星中心设计和研发的,该中心负责研发该卫星的结构、TTC、电源、热控制和传感器系统。

欧空局则是完成了接下来的研发、最终测试和发射部分。

该图是在ISRO时拍下的,用牛车的原因是因为需要非金属的载具。

当时的印度技术有限,而卡车又含有金属部分,为避免金属板反射影响卫星天线,最后印度人找了牛车来运送这颗卫星。

这颗卫星最终不是在印度本土发射的,而是在法属圭亚那发射升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钱,体现在印度ISRO的方方面面。

印度发射第一颗火箭的时候,借助的是一辆旧的吉普车和一台有故障的起重机完成的。

在ISRO上班的工程师工资普遍不高,骑自行车上下班持续了几十年。

(就连火箭都搭过印度工程师的自行车)

直到现在为止,ISRO从印度政府那里得到的预算也不高。

NASA的MAVEN航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探索火星的预算来看,这项任务比去月球要复杂得多。

但是印度的火星探测任务只有7300万美元,同期同类任务里,2014年抵达火星的美国NASA的MAVEN航天器计划则耗资5.825亿美元。

而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莫迪及其内阁成员在2015-2016年度的出国费用是6800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数据上看,ISRO的确在某些时候是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

这常常成为印度人吹嘘他们航天厉害的一个原因。

印度吹捧的日常:第一次尝试去火星就成功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在月球和火星探测上接连冒头的印度航天,也面临着许多尴尬。

虽然任务成功了,但是携带的东西很轻便。

过程需要别国的深空通信技术的支持,没有的话压根就不可能完成任务。

“月船3号在月球上的阴影区域时,印度技术无法跟它取得联系,靠的是NASA和欧空局的深空网络,印度需要付钱才能享受服务,而且没有发言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成就跟在了几个强国的后面,可是印度至今为止没有掌握太空探索所需要的主要核心关键技术。

重型火箭没有研发出来,载人航天计划迟迟不见动静,测控更是不行,只有班加罗尔一个深空测控站,更别说像中国的远望系列了。

中继卫星也没有。

造成了印度的航天器飞哪都要美国和欧洲的来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印度人仍然觉得自己很厉害,实力不够,野心和口嗨补上!

不过呢,他们也有务实的地方。

在印度,航天产业不太受欢迎,出色的理工科人才大多去了美国的硅谷。

根据今年5月初一份外媒的报道,里面说到,在ISRO的的人员有1.7万多人,和NASA的1万7396人相当,

还比传统太空强国德国(8444人)和法国(2400人)多,韩国(1039人)的16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SRO成立于1969年,起初的愿景就是:利用空间技术促进国家发展,同时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和行星探索。

简单来说就是,印度的航天发展最开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帮到印度和民众改善生活,然后才是太空探索。

因为天上飞着功能不同的卫星,对地面的帮助真的很大。

这些年,咱们国家就让我们体验了一把卫星的绝妙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SRO的人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奈何他们发展就是比较缓慢。

但从另一方面看,从牛车搭载卫星,到现在登月成功,印度人的计划也是在缓慢地进行。

至始至终,他们项目的真实含金量,不多。

但其他方面的含金量,不容小觑。

美国和欧洲不像拦着中国一样,拦过印度。

印度航天有挑战,也有人才基础,在NASA也有不少的印度裔工程师,考虑到“探索太空成本高昂,合作是有好处的”的这种理念下,印度航天是否前景广阔还真不好说。

但它们真的好擅长搭便车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