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540字,9图

阅读预计:7分钟

在英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那就是英国对于印度的殖民,尽管旷日持久,但是这段殖民时间内却对英国本身没有任何重大的经济利益。

向持有这种论断的人询问原因,他们的回复大抵是说当时的印度太过于落后,英国对印度的管理、资金技术扶持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因此,大英帝国能维持这么长时间,这是英国仁慈的表现。

英属印度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属印度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属印度国徽

而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著名经济学家乌特萨•帕特奈克(Utsa Patnaik)的新研究对这种说法构成了毁灭性打击。

根据近两个世纪的税收和贸易详细数据,帕特奈克计算出,在1765年至1938年期间,英国从印度总共榨取了近45万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帕特奈克的算法成立的话,这是一个惊人的数目!毕竟45万亿美元是今天英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7倍。

这个让人震惊的金额是如何产生的呢?

经过帕特奈克的研究,他认为当时的日不落帝国是依靠建立巧妙的贸易结构完成的“暗度陈仓”。

在殖民时期之前,英国从印度生产商那里购买纺织品和大米等商品,就像他们与其他任何国家一样,主要是用白银作为货币,以正常的方式进行付款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1765年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大陆并建立了对印度贸易的垄断后不久,贸易手段和方式英国的要求下发生了变化。

它的大致方式是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收税,然后巧妙地利用其中的一部分收入(约三分之一)购买印度商品供英国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英国商人不是自掏腰包购买印度商品,而是免费获得这些商品,他们用刚刚从农民和织布工那里拿走的钱“购买”这些商品,可谓是“空手套白狼”,左手换右手。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诈骗。然而,大多数印度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收税的代理人和来购买他们商品的代理人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是同一个人,他们肯定会发现端倪。不得不说,英国这个操作“早有预谋和计划”。

之后,其中一些赃物在英国消费,其余的再出口到其他地方。再出口体系使英国能够为从欧洲进口的商品提供资金,包括对英国工业化至关重要的铁、焦油和木材等战略物资。

事实上,工业革命的燃料储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对印度的系统性盗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英国人能够以比他们最初“购买”的价格高得多的价格将赃物卖给其他国家,不仅可以获得商品原价的100%,还可以获得加价。

1858年英国统治印度后,殖民者在税收和购买制度上加入了一个特别的新花样。

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被打破,印度生产商被允许直接向其他国家出口产品。但英国确保了这些商品的付款最终还是到了伦敦。

这套机制又是如何运作为英国牟利的呢?

基本上,任何想从印度购买商品的人都必须使用一种只有英国王室才发行的独特纸币。

而获得这些钞票的唯一途径就是用黄金或白银从伦敦购买。因此,贸易商会向伦敦支付黄金,以获得这些纸币,然后用这些纸币支付给印度生产商。

当印度人在当地的殖民办事处兑换钞票时,他们会从换汇过程中收取卢比。与此同时,伦敦最终得到了所有本应直接流向印度人以换取其出口的黄金和白银。

所以,更精妙的骗局上演了,英国再一次骗走了印度的囊中金币。

这种腐败的体制意味着,即使印度与世界其他国家保持着令人瞩目的贸易顺差,但它在国民账户中仍显示为赤字,因为印度出口的实际收入全部被英国挪用了。

一些人指出,这种虚构的“赤字”是印度对英国不利的证据。

但事实恰恰相反,印度是下金蛋的鹅,英国截获了大量本应属于印度生产商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赤字”意味着印度别无选择,只能从英国借钱来资助其进口。因此,整个印度人被迫对他们的殖民统治者欠下完全不必要的债务,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控制。

英国利用这一欺诈性制度的意外之财为帝国主义的暴力引擎提供燃料——资助19世纪40年代入侵中国和1857年镇压印度叛乱。

这45万亿还不算英国王室直接从印度纳税人那里拿走的战争费用。正如帕特奈克所指出的,“英国在印度境外发动的所有征服战争的成本,总是全部或主要由印度的财政收入承担。”

而且,英国还利用这些来自印度的进贡来资助资本主义在欧洲和欧洲殖民地区的扩张,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因此,不仅英国的工业化,很多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都得益于从殖民地榨取资源。

帕特奈克确定了1765年至1938年殖民时期印度的四个不同的经济时期,计算了每个时期的提取量,然后从每个时期的中期到现在,以一个适度的利率(约5%,低于市场利率)进行复利计算。

把所有这些加起来,她发现总损失达44.6万亿美元。她说,这个数字是保守的,不包括英国在印度统治时期强加给印度的债务。

这些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但这种流失的真正成本是无法计算的。

如果印度能够像日本那样,把自己的税收收入和外汇收入投资于发展,那么历史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就不得而知了。或许印度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几个世纪的贫困和苦难本可以避免。

所有这些都是对英国某些强大声音所宣扬的乐观叙事的清醒解药。保守派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声称,英国的统治帮助“发展”了印度。在担任首相期间,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断言,英国的统治对印度是一种正向的帮助。

这种说法在大众的想象中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根据2014年YouGov的一项民意调查,50%的英国人认为殖民主义对殖民地有利。

然而,在英国统治印度的整个200年历史中,人均收入几乎没有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间是英国干预的鼎盛时期,印度的收入下降了一半。从1870年到1920年,印度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下降了五分之一,数千万人死于政策引发的饥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综上,历史的真相就是英国没有发展印度,恰恰相反——正如帕特奈克的研究表明的那样——是印度发展了英国。

这对今天的英国有什么要求?道歉吗?绝对的。赔款吗?也许吧——毕竟现在的全英国都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帕特奈克确定的金额。

而最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历史的真相。我们需要认识到,英国保持对印度的控制并非出于仁慈,而是为了掠夺,英国的工业崛起并非像我们的教科书所描述的那样,完全依靠蒸汽机和强大的制度,而是依靠对其他土地和其他民族的暴力盗窃。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 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