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想起刘禹锡,就想到了他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个品性高洁,君子固穷之人。历史上的刘禹锡到底有何经历呢?

在某方面刘禹锡和苏东坡有点相像,都是比较直,经常被贬的那种人,但是呢,一直秉持着生命的乐观豁达精神。

你看,刘禹锡写的《陋室铭》,是他没有钱买不起好的房子吗?不是!是他在贬官的时候,因为直,有点儿刺头的那种直,吃罪实权派,被分配到这样的一个偏远破旧的住所,即便遭遇此等不公平的待遇,他呢,很乐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你看他说的,自恋满满,自信满满,傲骨铮铮。有点高调是不?苏轼虽然直,也是一直被贬,东坡可能前有刘禹锡的参照,他就学乖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低调一点,洒脱一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很平淡。

梦得

刘禹锡的名字有意思,名禹锡,字梦得。刘妈妈刚在怀孕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中啊,那个大禹治水的夏禹赐给了刘妈妈一个孩子,说这个孩子长大有大出息,刘妈妈醒来,很开心,赶快找来大夫,把把脉,真的唉,喜脉,之后小婴儿出生,肉嘟嘟的,可爱极了,刘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刘爸爸,刘爸爸也乐了,天赐的孩子呀,大禹所赐,那就叫刘禹赐把,但是转念又一想,这太直接不好,赐与锡通假,就叫刘禹锡吧,等到成年冠礼的时候,就直接赐字梦得,很自然。

永贞改革

带着这样的一种寄托啊,梦得的爸爸和妈妈对他的培养很用心,梦得也争气啊,在唐德宗(李适)贞元九年,也就是公元793年,梦得进士及第,从太子教书郎开始,官途顺利,一度与韩愈、柳宗元成为文学和官路上的铁三角,在贞元末年,加入了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集团。之后太子继位,为唐顺宗。唐顺宗继位的时候,身体不好(中风),当是时也,官宦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整个国家内忧外患,唐顺宗还是想搞点事情啊,于是在二王八司马的辅助下,搞了永贞改革。

改革嘛,那就是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宦官集团以唐顺宗久病不起为由,推太子李纯上位,剑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不断地弹劾改革派,改革派内部也分裂(二王任人唯亲,非大德大才之士),于是太子李纯继位(公元805年,此年刘禹锡33岁),为唐宪宗,唐顺宗也就成了太上皇,历时146天的改革也就失败了,二王八司马十人小团队,也解散了,赐死的赐死,流放的流放,刘禹锡就是遭流放的其中一员,还包括我们熟悉的柳宗元。19岁的刘禹锡游长安的时候结识少年意气的柳宗元,成了好哥们。两年后,双双考中进士,之后双双参与改革,最后这一对难兄难弟双双遭到贬谪。

这一次改革,改变了刘禹锡一生的命运。这之后的日子,沧桑落魄,刘禹锡“择善固执”,君子固穷,坚守自己的品性,随世沉浮。

在被贬的路上,他高声放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就是刘禹锡的直,乐观,还带刺,你贬吧,我就过得好好地给你看!

刘白,命运的相遇

这一流放啊,就是二十三年!最终帝王召他回洛阳,在路上遇到了白居易,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写下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艰难,他仍然怀揣着理想,怀揣着希望。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人一生有多少个23年?在他最好的二十三年,在“巴山楚水”这样的凄凉地度过,被那个时代的主流所抛弃。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年生人,都是公元772年所生,刘禹锡去世于842年,白居易去世于846年。两人在55岁是第一次相见,真是相见恨晚,两个人早已是神交。两个有理想,有坚守的人,官途坎坷,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是那个暗黑时代的光,在此刻,他们相互照亮。

刘柳,难兄难弟

二十三年弃置身,既是他自身的命运,也是他的难兄难弟柳宗元的命运,此时的柳宗元已经去世。

柳宗元是公元773年生人,比刘禹锡小一岁,却早早地离开人间,物是人非,悲哉!

这是两个不妥协的人,同样的坎坷的命运,命运给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却为他们打开一扇窗,透过窗,看到的是月光,星空,窗外的风景。就是文学,诗歌,和广阔的人文世界。

长安,我又回来了!

与白居易分开后,又过了两年,梦得又回到了长安。这一次,他来到了玄都观,往事历历在目,他写下《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玄都观啊,刘禹锡心中的伤痛!

故事还又回到十年前,回到第一次在玄都观写的那首诗。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为为朗州司马。到了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从朗州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玄都观里桃千树”,暗喻唐宪宗时期的新权贵,“尽是刘郎去后栽”,这是满满的讽刺,梦得啊梦得,你这是何必呢!非要通过这种方式出这一口恶气吗!

求锤得锤,他又被贬了,这一次贬得更远,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此后,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827年,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828年,他再到长安,再游玄都观,又写下了一首讽刺诗,长长地出了心中的那口恶气!

晚唐风云

此时早已物是人非,唐宪宗在位十五年,前明后昏,勉强为中兴之主,但是还是解决不了宦官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三大难题,最后死于宦官手里。

接下来是唐穆宗,在位仅4年,他这四年里任用14位宰相,可见长庆年间的党争是多么严重!

之后是唐敬宗,就在位两年,还是被宦官所害,年仅18岁。

再接着是唐文宗,太和元年二月十三日(827年8月9日),唐文宗李昂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和”。而刘禹锡也就是在唐文宗时期,回到了都城。唐文宗还是个不错的君主,厉行节约,也想着重整大唐的气象,在位期间,一直想着根除宦官之患,最后还是被宦官所害,33岁而亡。

刘禹锡的之后的官途虽然不是很亨通,却也没有遭罪,最后得以安享晚年,得以善终。

刘禹锡经典诗歌漫读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中晚唐时期,风云变幻,如何处世?“君子固穷”,直心应世,不改其志。刘禹锡,柳宗元,韩愈,白乐天,一半官路,一半文学路,赤子直心,谱写着属于他们的“少年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