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最有特点之处, 且最能体现其效果之处, 是其配方,从中药材药剂的演变历史来看, 大致经历了单味原药、 单味炮制药、 复方药剂、 合成大方及大复方等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还发展出了 “君臣佐使”“对症施药” 等重要的方剂学思想与理论。 蒙藏医药虽然跟中医药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这种基本原则都是有讲究的。 鸿茅药酒虽然在谱系上来讲, 属于地道的中医药产品, 但历史上更多面向的是察哈尔将士、 蒙古族牧民以及旅蒙商驼队, 因此在配方上势必要参考蒙藏医药的一些理念和手法。

鸿茅药酒的源头之一是龚廷贤的 《仙传药酒方》, 它属于典型的处方药, 其针对性非常强, 面向的就是 “中风” 瘫痪之人, 其中含有 74 味药材, 而且不乏刚猛之药。 鸿茅药酒是非处方药, 根据蒙古高原的地理气候特点, 更多针对的是风寒湿痹、 血瘀、 筋骨疼痛和气血不畅, 因此在配方特点上具有一定 “攻” 的成分, 但又不需要像 “仙传药酒方” 那样刚猛。 与 “仙传药酒方” 相比, 鸿茅药酒正好把龚廷贤方子中的那些猛药去掉了,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被去掉的药材当中有几味正好是有毒性的。

按照中医体系理解, 鸿茅药酒属于合方, 是经过几步合成的一个大方。 按照彙 (汇) 祥寺流传下来的蒙藏医学体系理解, 鸿茅药酒的这种方子叫作 “三合合成方”, 也叫 “养生大方”, 在其用药的针对性、 广谱性和养生性三大方向上有一个平衡, 是由蒙藏汉三种方子合成的一个大合方。 鸿茅药酒方子的养生倾向很明显, 含有具有祛湿驱寒功效的几味蒙药和藏药当中有针对性的霸道药材, 兼具中医药草本的合方。 蒙藏医药的特点, 是矿物药材、 动物药材用的相对比较多, 火气较大, 但鸿茅药酒的配方当中, 更多用的是中医药特别是道医中的草本药材。

鸿茅药酒在发明过程中受蒙藏医药影响较大, 还有个较为明显的痕迹, 就是其配方及配制工艺, 同时具备藏医药的针对性、 蒙医药的窖养以及中医药的平衡。 鸿茅药酒配方虽然有霸道药材, 但相对来说很少, 从蒙藏医药角度来看, 鸿茅药酒的配方已经是很温和的一个方子了。 鸿茅药酒的老方子以及 “八步古法”, 蕴藏的蒙藏医药理念相对较多, 茴香、 牛奶自不待言, 其 “鼎炼内烧合酒法”,在汉地的道医、 藏医和蒙医当中都是常用的。 “鼎炼内烧” 的原理就是要把相对粗一点的药的材料, 通过鼎烧温度控制, 浓缩精华。

这种方法最早是由道家发明出来的, 在 《天工开物》 中有所记载, 在古代来讲这种浓缩提纯的办法属于那个时代的高科技。 鸿茅药酒的 “八步古法”中, 有蒙元宫廷白食制作技艺的影子, 其 “地养” 环节主要通过天地之间的自然发酵成就良药, 就是要对其中的霸道药材进行 “去火气”, 让其药性刚而不烈、 恰到好处。

鸿茅药酒针对那种风寒湿痹、 风餐露宿、 筋骨疼痛、 饮食不太规律且饮食偏高脂肪、 高热量的群体更有效果。 鸿茅药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补气通络、 舒筋活血、 健脾温肾, 用于风寒湿痹、 筋骨疼痛、 脾胃虚寒、 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 针对这种症状,我们与其历史上几类典型的应用场景做个对照。

20 世纪 90 年代,鸿茅药酒在全国市场全面推广之时, 首先赢得大连、 威海等地的市场, 究其原因, 还是由于其与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存在较为理想的适配度。 渤海湾与其他地方不同, 每到冬季特别是刚过完年的时候,这些地方气温虽不算太低, 但刮着西北风, 湿气比较大, 风寒湿三邪交织在一起, 有一种刺骨般的寒冷。 进入 21 世纪以来, 浙江台州一度是鸿茅药酒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最好的市场之一, 尽管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台州是海洋资源大市, 港口资源丰富, 渔业水产发达, 渔民群体相对集中, 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对于鸿茅药酒配方究竟是针对病症还是针对特定的群体, 在这个问题上好多人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但从统计学结果以及历史上经典的应用场景来看, “特定的病症” 与 “特定群体” 之间存在着强相关性。 在针对群体还是病症层面, 在王吉天发明鸿茅药酒的源头上, 在配方设计的过程中, 很有可能就是 “一体两面”, 只是随着历史延续, 随着时代不同, 鸿茅药酒总是在配方特点的基础上, 能够找到新的典型应用场景。

这里还可以补充一个地方小区域性很强的一个场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与鸿茅古镇厂汉营相邻的大同, 成为闻名全国的 “煤都”,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催生了两大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体, 一是矿井工人, 二是运煤大车司机, 当时的劳保条件还不能同我们现在相比, 阴冷潮湿环境作业, 属于常态。 特别是运煤司机, 越到寒冬季节越忙碌。 在这种情况下, 大同和左云一带的矿工和卡车司机就会购买鸿茅药酒调理身体。

据鸿茅古镇厂汉营老乡老曹回忆, 大约 1990 年前后, 当时鸿茅酒厂在厂汉营还销售散装鸿茅药酒。 老曹父亲的一个朋友是运煤司机, 每到冬天, 就让他们帮着买 10—20 斤鸿茅药酒, 储备着饮用。1992 年 7 月, 时任凉城县委副书记傅文耀主编的 《凉城风情》 中,曾对鸿茅药酒做过这样的介绍, “酒香悦怡, 药味幽雅, 药力平和,具有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 健脾温肾, 强身壮骨之功效, 主治风寒湿痹, 筋骨疼痛, 脾胃虚弱, 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等症。 对于从事矿山、 井下、 寒冷及潮湿作业者, 它是最佳保健食品”。 鸿茅药酒于 1997 年正式入药, 1992 年还是保健食品。

由于漠南漠北的草原游牧部落, 穿越草原、 戈壁滩、 沙漠与沼泽地的旅蒙商驼队及征战的察哈尔将士, 求医问药都不是很方便,因此王吉天在配制鸿茅药酒的过程中, 特别注重了药材功能分布上的合理性, 按照我们今天的概念理解, 就相当于搭建了一个 “矩阵”, 对常见的小毛小病也有一定疗效。

至于隆盛荣的这种成药为何选择的是酒剂, 而非汤剂和丸散剂, 其中的原因也是跟消费地域、 群体和应用场景有关。 酒剂有几大好处, 一是萃取效能好、 吸收迅速; 二是酒为百药之长, 药借酒力、 酒助药势, 可以数倍放大药效; 三是具有更长的保质和保鲜期, 携带和使用非常方便, 更加适合于行旅、 行伍及游牧之人。 鸿茅药酒在本质上属于药, 而其中的 “酒” 也是药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