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ASA在5月25日,在新西兰马希亚的火箭发射场当地时间晚上7点42分发射第一颗PREFIRE任务卫星,并在50分钟后确认卫星成功部署。这种大小与两个鞋盒相仿的卫星一共有两颗,第二颗会在几天后发射升空。它们将用于测量北极和南极区域向太空散失的热量。

这项气候科学任务被命名为远红外极地辐射能量测量(PREFIRE),旨在提高科学家们对地球大气中水蒸气、云和其他元素,是如何容纳热量并防止其辐射太空的理解。收集到的数据将公开于NASA网站,为气候模型提供信息,更好地让专家们预测当前的气候危机如何影响海平面、天气、冰雪覆盖。

5月22日,技术人员在新西兰将卫星集成到火箭整流罩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2日,技术人员在新西兰将卫星集成到火箭整流罩中。

地球的大部分热量存在于热带地区,天气和洋流将这些热量传递到两极,在这寒冷的环境下,热量被辐射入大气层。地球所有的热量排放都发生在4到100微米之间的红外波长上。在地球寒冷的极地地区,60%的热量测量表现是远红外波长(长度超过15微米)上。

PREFIRE项目的两颗卫星,装备了专用微型热传感器,可以测量超过15微米波长的远红外辐射。这些最新高科技传感器对红外波长的敏感度是任何类似仪器的10倍。收集的信息将促进我们提高对两极何时何地向太空散发热量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自1970年代以来北极的变暖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区快2.5倍以上。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雪和海冰等发出远红外热的效率,以及极地云层分布如何影响向太空逃逸的远红外辐射能量。

这两颗卫星将处于异步近极地轨道上——在不同的时间经过科学家们设定的区域,两颗卫星相隔几个小时内会测量同一个区域。这样做的目的是两颗卫星收集短时间尺度内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数据不同,通过这样的频繁测量,就可以计算出哪些因素会影响热量逃逸 - 例如云量分布,云层下方的温度。

每个立方体卫星都配有一台红外光谱仪。其技术类似于NASA月球矿物学测绘器(M3)光学系统的“缩小版”,相关测量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火星轨道勘测器(MRO)上的火星气候探测器(MCS)仪器和月球轨道勘测器的Diviner月球辐射计。

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表示,测量收集的所有数据都是开放的,可以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所有科学家或所有感兴趣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为该项目的管理者,并提供光谱仪。Blue Canyon Technologies建造了这种微型立方体卫星。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将处理仪器收集的数据。发射服务提供商则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长滩的Rocket Lab USA Inc.并在新西兰的Rocket Lab 的发射场进行发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