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一句话:
"恩惠如水,浅则易见,深则难测;恩情如火,温暖人心,亦能焚身。"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以为慷慨解囊、无私帮助是一种美德,但过度的恩惠有时会成为负担,甚至转化为仇恨。
正如一把双刃剑,既能斩断困难,也可能伤及自身。
如此,才能在助人与自保之间,找到平衡,不被恩惠所困。
当然,不免费帮助任何人,并不意味着我们变得冷漠无情,而是要我们学会智慧地给予。

孔子曾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别让过度的慷慨,让自己陷入两难。
也别让无偿的帮助,让自己失去界限。
而是要让自己保持内心的慈悲,行为上的审慎,言语上的真诚。
如此,找到自己的助人节奏,既不免费帮助,也不吝啬施舍,过好自己这辈子,就能够拥有更多的智慧和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审慎施恩,不盲目给予
你会看到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急于助人,对他人的请求来者不拒。

以至于很难让自己保持一份审慎,一份界限。
其实,只有让自己审慎施恩,不盲目给予,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选择。
倘若总是无条件帮助,不断地让自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不断付出。
于是,自己总是处于被动,也老是会觉得早晚有一天,自己会因为过度施恩而后悔。
过度慷慨的行为,如果一直持续下去,自我价值就会一点点丧失。
一个智慧的人,不能老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无界限,变得无自我。
而是懂得适时施恩,善于观察,能够把握好助人与自保的平衡。
然后,专注于有价值的帮助,而不是贪求一时的名声。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一张一弛,施恩与自保并存,我们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助人节奏,稳住智慧的增长。
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敢于拒绝,好好反思自己,反思他人。
如此,我们才会慢慢主动愿意接受挑战,拥抱变化。
这样,我们才能够体味到助人最真实的原貌,体验到智慧增长最美好的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珍视恩情,不轻易施舍
《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越是珍视恩情的人,越是不轻易施舍。
越是不轻易施舍的人,就越是能够从小事做起,积累信任的资本。
而且,你会发现那些审慎施恩的人,也是敢于从恩情中寻求平衡的。
最终,越是敢于保持界限,信任就越是容易建立,就越是稳固。
当自己敢于珍视的时候,恩情稳固的时候,自己就容易走向和谐的巅峰,实现信任的飞跃。
只有让自己敢于珍视,不轻易施舍。
如此,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尽力尽量将当下的恩情维护好,将手头上的资源利用好。
这样,当我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积攒了更多人生洞察之后,我们就会变得更加明智,更加从容。
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在接下来也会遇到一些挑战的,困难的事,甚至是关系破裂的事。
但是,我们内心却足够的坚定,清醒。
因为我们早已在之前的、敢于珍视的岁月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余生清醒,不畏挑战
智慧其实就一个字,明。
因为智慧就是一种清醒。

就像是清醒的步伐一般,我们一边敢于珍视,也在一边积累智慧。
只有让自己内心感到清醒,智慧,信任才会拥有更多的增长,满足感。
俗语说:“恩大如山,仇深似海。”
让自己清醒,有事没事,都敢于珍视,大胆地去,清醒地试。
当自己觉得挑战变得越来越多,自己越来越清醒和自信的时候,成功就来了。

就像《菜根谭》有言:“清醒者,世界自宽;盲目者,世界自狭。”
余生,让自己随时随地拥有一种敢于珍视的智慧,不畏挑战的勇气。
如此,从不畏惧,从不退缩。
而是更加积极清醒地走好当下。

点个【在看】,我们一起共勉。
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