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醇亲王载沣全家移居什刹海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北府)。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清廷派人去德国为此事“道歉”。但关于赴德去“道歉”的亲王人选,清政府迟迟没有定下来。正当亲王人选久拖不决时,德国新任驻华公使穆德向清政府的议和大臣李鸿章和奕劻推荐了年仅十八岁的醇亲王载沣。载沣之所以成为赴德道歉的不二人选,德国人看重的是载沣的身份特殊,作为光绪皇帝的胞弟,慈禧的亲外甥,载沣的地位相比于其他亲王更尊贵,更能表现出清政府的“道歉诚意”。在确定了人选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六月五日,远在西安的慈禧和光绪帝正式任命载沣为“头等专使大使”,并任命前内阁侍读学士张翼,精通德语的副都统荫昌为参赞,随同载沣出访。 访问德国之后,载沣本想顺访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德国的强烈反对。为了不给德国人口实,载沣以身体不适和回国完婚为由,放弃了访问欧洲其他国家的计划,启程回国,完成了这次带有屈辱性质的“道歉”之旅。首先通过这次出访,让载沣开拓了眼界视野,加深了对国外的了解。通过这次出访,载沣“圆满”完成了政治任务,让慈禧甚为满意,也为其以后仕途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其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义和团运动中被害,清廷委任光绪帝的弟弟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赔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载洋赴德国途经上海情形。1901年7月16日,清廷醇亲王载沣坐着八抬八扛绿呢金顶大轿,浩浩荡荡经过南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岁的载沣赴德国路过香港,受到香港总督亨利·布莱克的接待和他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岁的载沣赴德国路过香港,受到香港总督亨利·布莱克的接待和他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醇亲王载沣乘“安平舰”抵沪时,租界各界在外滩举行欢迎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1年1月醇亲王兄弟访问德国使馆的情形,照片中可见,他们与联军统帅瓦德西、德国公使穆默都有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亲王(中)与德国皇太子等合影,左起:联方、载振、奕劻、伍廷芳、载沣、瞿鸿禨、程遵尧、那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清政府耗银120万两,在克林德案发处,建起这座克林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