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并没有等待特别久,武汉东软软件园来了!

我和几位媒体朋友从北京过来,观礼这个仅用18个月,就完成了14万余平方米园区建设,并投入运营的新型研发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下感慨,不愧是中国速度、武汉速度、东软速度。

武汉东软软件园是东软集团在国内建设的第三个研发基地(此前的两个基地在沈阳和大连),最多可容纳8000人在此办公、研发。

在2024年5月25日的开园仪式上,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表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软件产业正迎来新的黄金时期。东软在武汉建设新研发基地,是基于其软件人才培养、地理优势及产业布局。软件园投入运营后,东软将结合武汉资源与政策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领域创新,实现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数据价值化应用。此举将促进武汉东软软件园成为生态科创企业聚集地,加强区域合作,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引领武汉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2

武汉东软软件园从开工到建成,能以如此效率推进,显然不仅仅是“基金狂魔”带来的加速Buff,更在于“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紧迫性。

这几年,我们的行业提出了“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全球汽车制造研发的“金钥匙”。能否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取得突破,将成为决定我们能否角逐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因此,中国跑出了加速度,武汉跑出了加速度,这几年从国家政策引导到市场资本布局,从产业发展趋势延伸到市场落地实践,均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而武汉经开区/武汉中国车谷作为“软件定义汽车”试验地,东软、科大讯飞、百度萝卜快跑以及广大车企等企业作为排头兵,相互协作,代表我国在车用芯片、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取得应用突破,多家主流汽车企业均用上了武汉研发或者生产的各类技术产品。甚至在前不久,无人驾驶车在武汉完成“万里长江第一跨”,引发了各方对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无限遐想。

时不我待,有这些成绩,武汉方面自然要再接再厉,以快于原计划的步伐和效率,推进了“软件定义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相关工作。

因此,作为引领中国软件行业发展30多年的东软集团,又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深耕多年,自然成为了武汉重点支持的对象,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给予了各种支持。这次,在武汉东软软件园开园之际,武汉市主要领导会见了东软集体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博士,并且明确表态“全力支持东软在武汉发展壮大”。

  3

从当天参加活动的感知来看,各方最关注的是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话题,也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软件定义汽车”。

在当天的活动结束后,我有机会向刘积仁博士提了几个问题,探讨了“软件定义汽车”趋势背后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总谈了很多内容,篇幅所限,我总结了3点干货。

①在刘积仁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对汽车的定义和需求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汽车已经从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演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时尚产品。

过去人们购买汽车,会把车当作一种“资产”,会更看重车的品牌,甚至会把车当作尊严的象征,而如今,消费者更看重汽车内部的科技配备,如大屏幕、舒适的座椅、互联网连接功能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等。这种消费趋势的转变,正在逐渐改变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②这种变革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汽车制造商们不得不加快产品迭代的速度,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这也导致了汽车产品的形态和软件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软件在智能化、客户接口和硬件表达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③未来汽车产业将经历一次重大的洗牌和重构。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变革中生存下来并持续发展。这不仅适用于汽车行业,也适用于所有经历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的行业。

因此,汽车制造商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模式和盈利策略,寻找新的增长点。他们可能需要与软件、芯片等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4

很显然,刘积仁的这些论述,来自于东软多年来在汽车智能网联领域的落地实践。

那么,东软有哪些关于汽车的软件和产品解决方案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三两句话说不清,正好上月在北京车展期间,我参观了东软展台,了解了一些情况,今天我们就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扔掉手机支架了”:雷军造车时,专门留出来固定手机支架的位置,其实有了东软的“One Map+One Sight+One Store”体系,手机导航支架可以不要了。这个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导航软件,而是全景式智能座舱新物种,它通过全新的3D描画引擎,甚至可以还原真实的世界,使用户更直接的理解当前的位置、路况与引导信息。它有强大的安全能力,还能看见视野盲区,提供鬼探头预警等功能。它还是生活娱乐助理,提供音乐、视频、电台、社交、游戏,Appstore等类型的生态应用。

汽车安全:还记得电影《速度与激情8》的恐怖一幕吗?数千辆车同时受控跳楼对撞,给城市带来灾难。东软有一套NetEye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解决方案(S-Car),是一个综合了车载终端安全、联网汽车安全传输、OTA远程升级、车载防火墙、安全管理平台、车载安全芯片、安全虚拟车钥匙与安全运维等全方位一体化的汽车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拥有常规的车规安全服务,可以隔离恶意病毒程序,保证车载终端系统·上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还有一套CAN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可以对车内CAN网络进行有效防护,拦截非法指令。多管齐下,最大程度避免好莱坞电影里出现的灾难场景。

自动驾驶:这两年自动驾驶概念很火,而“软件定义汽车”的终极目标也是自动驾驶。东软在很早就开始了高级辅助驾驶技术的研发,并于2015年成立了东软睿驰,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自动驾驶。东软为行业打造了自动驾驶SOA软件架构?,就像搭积木一样,通过不同模块满足典型自动驾驶的各类关键需求,让那些致力于投身自动驾驶落地的企业,大大降低了部署门槛。

 5

人是一切创新的根本。

要想真正推进“软件定义汽车”深耕落地,离不开人才。

众所周知,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制造的核心人才主要是机械和内燃机相关的工程师,而“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数据标注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等更多类型人才。

因此,业界称未来的汽车行业,首先是科技信息化行业,然后才是汽车行业。我国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进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在此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就是人才缺口较大。

理想、蔚来、小鹏等车企,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年薪招聘软件工程师,给出14薪、期权等待遇,充分说明了这个行业的人才紧俏。

好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人才生产能力非常强大,在校大学生多达130万。

东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25日的开园仪式上,东软特邀多家高校代表,共同打造人才培育体系。活动上,东软与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昌理工学院七所在汉高校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模式,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科研合作等方式,共同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字人才。

写在最后:在当天开园仪式进行到尾声之际,东软和中国移动、岚图汽车以及各大高校等合作伙伴进行了8轮密集签约。

我们有理由期待,多方携手,助力我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创新,完善与提升产业链,更好地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并提升我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全面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