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来,高阶智能驾驶从卷开城数量,到抢先落地“全国都能开”,再到今年兴起端到端大模型,以及特斯拉FSD落地中国进程加速,整个行业围绕智驾的较量不断升温。

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上车开始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技术变量。

基于端到端神经网络技术方案,特斯拉FSD V12的智驾表现更加人性化,应对各种场景的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人工干预的次数也大大减少。这也让业内看到了

在国内,头部企业也将端到端视为自动驾驶的终极方案,并加速推动量产上车。

5月20日,小鹏汽车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城区智驾100%无图覆盖、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的量产应用。

对于端到端架构带来的变化,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大模型将对智能车带来颠覆性变革,“不是百分之几十的比例型变化,而是数十倍。”

目前小鹏的端到端大模型已经能够做到“2天迭代一次”,何小鹏希望未来12个月内小鹏汽车的AI代驾能力和智能驾驶能力能有10倍以上的提高,在未来18个月内智驾能力提升3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目标是每个小区,每一条小路,都能开。”何小鹏说,“我们希望在城区里,无图化智能驾驶的体验能够和在高速路上的体验达到一致,甚至超出。”

按照规划,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智驾即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2025年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同时小鹏汽车也正在全球范围对XNGP端到端的能力进行测试,智驾技术开始走向全球。

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上车,也在技术路径上实现了智能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的过渡发展。何小鹏预测,“完全自动驾驶”和“全无人驾驶”两个技术阶段均有望于未来10年内实现。预计2025年,小鹏汽车将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

01

“端到端”上车

传统的智驾系统分为感知、预测、规划和控制等多个独立模块,方案基本依赖于工程师们一行行代码制定的规则。这也导致整个自动驾驶系统复杂、误差累积,数据计算量大,对硬件和算力要求高,算法规则构建复杂且难以覆盖全部场景,这也是为什么还会存在大量的corner case场景。

而“端到端”自动驾驶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用于训练自动驾驶系统,直接从一端输入图像数据,一端输出操作控制,将之前主要由人工代码组成的规控模块替换为神经网络,从而转向全链路的“端到端神经网络”,甚而最终将感知、决策、规控融于一个单一的神经网络,省略了中间的模块化处理。

“马路上一辆汽车停在那里,它会右转还是刹车,还是绕行?它在犹豫,在博弈。因为规则是人写的,在不同环节互相博弈。”何小鹏说,端到端大模型下,汽车不是按照人写下的规则决策,而是机器根据“看”到人如何开车的视频等来学习、训练,最终掌握远超以往的智驾能力。

小鹏的端到端大模型由三部分组成:神经网络 XNet+规控大模型 XPlanner+大语言模型 XBrai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XNet负责感知,是一个聚合了动态XNet、静态XNet和纯视觉2K占用网络的“三网合一深度神经网络”,小鹏描述其为“鹰眼视觉”,称其能让自动驾驶系统如同裸眼3D,感知范围提升2倍、面积达到1.8个足球场大小,能精准识别50+个目标物。

XPlanner是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大模型,就像人类的小脑,通过海量数据时刻训练,使得驾驶策略不断向拟人进化,拥有“老司机般的脚法”,使得前后顿挫减少50%、违停卡死减少40%、安全接管减少60%,让用户舒适性、安全性体验都再上新台阶。

AI大语言模型XBrain作用相当于人类大脑,能够大幅提升处理复杂甚至未知场景的泛化处理能力,具备对真实物理世界的宏观逻辑的推理能力。在XBrain的加持下,自动驾驶系统能够认识待转区、潮汐车道、特殊车道、路牌文字,秒懂各种令行禁止、快慢缓急的行为指令,进而做出兼顾安全、性能的拟人驾驶决策。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李力耘表示,在端到端的架构下,三个网络联合训练标注,形成有一个有机整体。但三个网络仍各有侧重,XBrain 侧重于整个大场景的认知, XNet 侧重于感知和语义。如果智驾过程出现问题,工程师仍可根据问题类型,对“责任”进行划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端到端的能力最终还是看接管率”。

相比之前版本,特斯拉FSD V12.3 版本在城市环境下的无关键接管行驶里程大幅增加,从约 100 多英里(约合 160 公里)提升到了 386.7 英里(约合 622 公里)。

目前小鹏高速领航功能在不考虑续航的基础上,已能做到1000公里接管一次,城区内安全接管是200百公里左右,体验接管则是10公里以内。“但如果要求城区领航在兼顾安全、舒适、效率的基础上,每300-500公里接管一次,靠规则绝对做不到。”何小鹏表示。

端到端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依托海量数据训练,让机器拥有自主学习、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不再需要工程师编写代码制定行驶规则。

马斯克去年底曾表示,特斯拉的 FSD Beta V12 从头到尾没有编程,没有程序员写一行代码来识别道路、行人等概念,全部交给了神经网络自己思考,C++代码只有 2000 行,而 V11版本有30万行。

何小鹏也表示,小鹏之前智驾系统的规则是十万(行代码)级规模,端到端大模型能够实现10亿行代码才能达到的性能天花板,甚至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支撑海量数据的训练规模和持续进化能力,小鹏汽车今年将在“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上投入35亿元用于研发,并新招募4000名专业人才,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

02

“史诗级”OTA

新增超过 1000 个功能,优化 5000 多个体验,升级说明高达1.3万字,小鹏5月20日全量推送的AI天玑系统,可谓是一次“史诗级”更新。在小鹏智能体验负责人于桐看来,这次 OTA 升级,相当于给你换了一辆新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天玑系统能够做到“久用不卡顿”,平均帧率、首帧跟手性、触摸响应速度均提升30%以上,应用启动速度提升50%。在用户公测中,AI天玑系统的满意度高达97%以上。

AI天玑系统是行业首个将 AI 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得益于AI大模型的自主学习能力,AI天玑系统能够跳出原有人工手写规则,通过无限学习能力实现需求“预判”,并能够提供因人而异、千人千面的高度定制化、个性化出行体验。

在全面接入AI大模型后,AI天玑系统将通过AI小P、AI司机、AI保镖三大核心功能,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专属车载 AI 助理服务,实现无论智驾或人驾都能拥有更安全、更舒心的驾乘体验。

“全域大语言模型”加持的AI小P,摆脱了机器感,以更具人格化的形象、声音,提供更自然的语音交互服务,而且在执行指令需求时具备了推理、感知能力,能够做到听得懂人话、看得懂外面的世界。

AI代驾是小鹏此次OTA的一项重要更新。仅需一次学习,系统便可生成定制化的驾驶路线,这是行业首个量产的“点到点”超长记忆领航智驾,不限城市范围、不限道路属性,不依赖XNGP开城节奏,不止通勤,可满足用户多场景出行需求。单个用户最多可存储10条记忆路线,每条路线最长100k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鹏官方透露,AI代驾已经可以实现“通勤路线0接管0降级”,而且还能记忆模仿不同车主独特的驾驶习惯,实现“私人定制”和千人千面,这也是AI代驾和全国都能开的城市NGP的最大区别。

面对窄小车位等泊车难题,小鹏汽车还发布了全球首个量产免遥控离车泊入&迎宾出库功能——AI泊车,可以轻松做到全自动离车泊入和多场景极速泊车,可泊入车位提升3倍,泊车速度提升50%。

在行业还在卷高阶智驾的开城数量时,小鹏已经开始卷体验和个性化需求了。无论是AI代驾、AI泊车,还是XNGP,不仅全国全程点到点可用,而且行车、泊车都好用,体验更拟人。

何小鹏称,这次“史诗级” OTA 背后体现的技术能力和储备,是小鹏迈向下一个10 年的关键。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已全部完成重构。接下来小鹏的OTA将以月为单位进化,其迭代速度将比手机更快,让用户可以享受“月月有惊喜,季度焕新车”。

03

卖车,更卖技术

相比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遥遥领先”,小鹏汽车今年的销量表现可谓惨淡。

今年以来,小鹏已经连续4个月未能实现月交付过万。一季度,小鹏累计交付 2.18 万辆,二季度交付指引2.9万至3.2万辆,而小鹏全面的销量预期是28万辆,预计上半年仅能完成全年目标的18%左右。

面对层出不穷的价格战,小鹏也在最近几个月被动进行了多轮降价。

今年1月,小鹏汽车还宣布购买P7i鹏翼性能版,可享受5万元的限时补贴。3 月小鹏全系车型降价,降幅 1 万-5 万元。4月11日,小鹏汽车发布G6的580 Plus版本,限时优惠价17.99万元起,此外其他G6车型也有约2万元的降幅。这也是G6上市以来第三次降价。

目前看来降价对小鹏销量的带动并不明显。今年4月,小鹏仅交付9393辆,5月小鹏的单周销量也基本在2000多辆。

对于低迷的销量表现,何小鹏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尽管市场很卷,但一定不能只顾销量,更要多项全能,“小鹏汽车的战略将不会像以前一样,仅仅着眼于销量增长,更追求在这么卷的市场里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综合能力,使长板更长且没有短板” 。

今年6月发布、三季度上市的MONA将是小鹏今年提升销量的新希望。据何小鹏透露,“这是一款在二十万内拥有最高颜值、高智能、同时成本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品”,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创造比小米SU7更好的销量。

除了MONA,今年四季度,小鹏还将交付一款全新B级纯电轿车。据介绍,这是小鹏基于最新技术实现规模降本的首发车型。何小鹏透露,到今年年底小鹏的单车降本将远超去年6月提出的25%

基于这两款新车,小鹏坚信“今年四季度会实现月交付量同比有大幅度增长”。

此外,何小鹏还透露,从今年三季度起,小鹏将会开启在三年内推出多款全新造型强劲产品周期,覆盖10万-40万价格带主要的细分市场,坚持智能驾驶的领先,并通过多个产品序列在价格区间和设计上去满足不同客群。

卖车之外,小鹏也已经找到了赢利的新模式。

今年一季度,小鹏毛利率提升至12.9%实现翻倍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大众为小鹏贡献的技术服务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报信息显示,小鹏一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为10 亿元,这部分收入属于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并且将在之后成为小鹏的重要盈利来源。

小鹏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表示,这一收入将是经常性的,与大众 EE 架构的合作收入将从下半年开始确认,未来几个季度的收入将超过一季度。

“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打造一个像大众汽车一样覆盖全球市场、多种产品类型、拥有广阔客群的一个超级品牌,并且让AI智驾车成为最主要的品类。”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的长远战略选择是修炼成为“多边形战士”,才能在长跑中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利润。